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全家見證預立醫療決定 家人祝福臨終自主

慈善新聞網/TCnews慈善新聞網 2019.04.11 10:41

撰文/吳燕萍
攝影/范宇宏、圖/吳燕萍

    71歲伊女士,兩年前曾因病入住加護病房,無法自主呼吸,體會到身上插滿管路的苦痛,也親眼見90多歲高齡的婆婆臨終前無法吞嚥進食的辛苦,以及父親長年臥床、不能自理生活至辭世的無奈,總想能得善終,是何等幸運;再者不希望萬一自己面臨類似情況時,讓晚輩為難,於是參加台北慈濟醫院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簽下自己的預立醫療決定,並邀約四個兒子一同為預約善終做見證。

    台北慈濟醫院「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開診至今,「鼻胃管與細心手工餵食的差別」,以及「不插鼻胃管,是否會加速臨終病人死亡的時間?」是許多來諮商者希望了解的,伊女士也有相同疑慮,經過諮商門診常佑康醫師、護理師及社工師詳細解說後,伊女士和兒子們完全了解,伊女士逐步細項簽署屬於自己的預立醫療決定,兒子們也分別簽下醫療委任代理人的書面證明。

    當生命快到盡頭,或是年邁,或是嚴重疾病末期,造成一些器官功能不佳,有些人可能吞嚥困難、無法進食,依據傳統模式,會建議改以鼻胃管灌食以吸收營養。常佑康醫師提到,臨床上有些家屬會對裝鼻胃管持不同意見,希望裝鼻胃管的人認為需要給病人進食,免於飢餓,才有足夠營養與體力面對疾病;反對裝鼻胃管者,可能是不忍見到家人承受插鼻胃管的痛苦,兩者都是對家人的擔心與不忍。經國外醫學研究證實,長期放置鼻胃管並不會減少吸入性肺炎的機率,病人的存活率也並未因此增加。而放置鼻胃管對某些病人來說,是不舒服的,常會無意識拔管或增加病人躁動,因此手腕、腳踝需受捆綁約束,不僅病人味覺退化,也大幅影響生活與照護品質,增加褥瘡風險。另外,末期病人因身體代謝機能衰退,有時給予過多水分、養分,反而會造成額外的負擔,而使病人身體出現水腫。

    常佑康醫師表示,《病人自主權利法》第八條明列,「特定臨床條件時,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之全部或一部。」這項條例的目的不是要「活活餓死病人」,而是建議改以細心手工餵食(careful hand feeding)的方式,透過照護者細心的餵食,能夠給予病人近距離的接觸與關懷,也可避免嗆到食物,降低吸入性肺炎的風險,更是保有生命尊嚴和善終權益的方法。家屬往往會以提供食物的方法來表達對病人的關愛,如果能以如細心手工餵食、更貼近病人的方法提供進食,這份關愛將更可具體讓病人感受到。

    生命終有盡期,人人都期待自己能有善終、活得有尊嚴,當身體處於無法自行進食時,可以拒絕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但臨命終時,又有幾人能如願?常佑康醫師建議,人生無常難料,在自己還健康時,若能與家人們預先進行諮商,在家人的祝福與見證下,簽署「預立醫療決定」,臨終時不但可以減少家人左右為難的決策壓力,更能保障自己的尊嚴善終。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