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當我成為「職醫」

慈善新聞網/TCnews慈善新聞網 2019.04.08 00:13

撰文/葉昌明(大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部職業醫學科主任)
攝影/江欣虹

   成為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有六、七年了,擔任職業醫學科醫師卻是近三、四年的事。職業醫學科是個相對新興的科別,在臺灣,和內外婦兒等大科比較起來,算是較近期才出現,所以,仍在發展當中。

   平時,我主要負責一些團體健檢的業務,以及院內外的臨場服務和職業病鑑定,宛如工廠的醫師( 通稱「廠醫」),以提供諮詢。在醫院,我也是院內的「職業醫學科醫師」。

   我們團隊成員有健康管理中心的勞工健康服務護理師 ( 簡稱職護) 與職業安全衛生室同仁,每個月走訪不同單位關懷。

   至今,關懷過的單位有營養治療科、護理部門診區、批價掛號的服務臺、腦波室、供應中心等,他們大部分是人因工程,例如:久坐、重複性動作等所導致的痠痛問題,因此,若是工作需久坐的單位,都會建議他們可多起身活動,以避免肩頸痠痛。

   其中,護理同仁們依不同工作性質,而有不同部位的痠痛,像是外科護理師,常常要蹲低幫病人換藥,膝蓋就會不舒服;注射室的護理師,常常彎腰注射,腰部容易痠痛;跟診護理師,因重複開關診間的重門,假如一天有五十位看診病人,他們平均開關一百次,長期下來肩膀痠痛。

   曾經有一位在手術室服務的護理佐理員,因每日要整理架上的器械,以及整理掛在高處的刷手盒,不合乎人體力學的影響下,她的肩膀受了傷。我們去到現場,了解她的工作環境,並利用「KIM 人因工程危害評估量表」評估嚴重度,探討她負擔的程度,哪個動作最讓她吃力;確定痠痛是由工作造成,且嚴重度達中高負荷以上,我們便開始進行改善。

   以她的情況為例,原本,她所整理的櫃子,不常用的重物擺上層、常用的輕物擺下層,但每日抬手整理重物,反而造成傷害。大家思考後,調整上、下層的物品,將重物排第二層,輕物放高層,接著,置物架的平面加了一個鐵片,改善原先網狀平面,推動時會卡住的問題。

   有一天,護佐在路上遇到我,很開心地對我說:「真的改善很多耶!」話語中,感受到她對我們的感謝,我聽了也相當欣慰。

  另有一部分的護理同仁,最常見的職災為「針扎」,2015 年我們全年全院針扎人數為37 人、2016 年為42 人,2017 年則為19 人。透過針扎而傳染的常見疾病有 B 型肝炎、C 型肝炎、愛滋病,因此,若一旦發生,需盡快處置和持續追蹤。然而,針扎是可預防的,方式有正確使用安全針具及正確使用卸針盒。

   很感恩院內主管的支持,尤其是主任祕書劉鎮榮,對於員工的職業安全相當重視。每一季,劉主祕聽取我們在職業安全委員會上的報告,了解我們每個月至不同單位關懷的現況,只要有益同仁之處,他都會積極改善。

  另外要感謝的就是團隊夥伴,職安室李佳松主任對工程方面很有概念,總能提供許多改善意見。而前任職護郭惠真、周美淑和現任職護林欣怡、楊束玲,認真的她們,幫了我很多忙,她們要管理院內所有同仁的健康,將身高、體重、視力、血壓、膽固醇、血糖值等每筆資料,逐一登錄與追蹤,她們可說是,得以讓我掌握員工健康狀況的窗口。同時,她們也後續追蹤,經我們做了一些改善後,是否有效果。

  過去,沒有臨場服務,現在多了這樣的資源,大家可多加使用。不管是急性的職業傷害( 如:跌倒、急性扭傷) 或慢性的職業病( 如:痠痛),儘管未必到達勞保局定義的職業病標準,只要因工作上造成的不適,都可向單位主管反映。當然,我們都很希望,能減少甚至避免職業病的發生。

   各行各業有不同的狀況,不只護理,其他如工地工人,職業病可能更嚴重。護理工作雖然辛苦,但是,照顧病人使病人康復,是很有意義且不可或缺的付出;以佛法來說,助人就是在累積福德資糧,且能學到尊重生命,也能照顧家人。

  致敬愛的護理師們,能無畏地造福人間!(本文獲「志為護理」授權刊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