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油價 趙露思 五月天演唱會

這個病是年輕人的專屬病  而且平均只要6.6年就會致殘

Heho健康網/陳亦云 2019.03.26 11:08

一般人想到肢體殘障,第一個想到的大概就是因為車禍等意外事故所造成,此外,外,中風與心血管疾病也很容易導致病患行動不便或是癱瘓,而被列為致殘率第一名的疾病則是關節炎。不過,有一種病也是漸進式的致殘疾病,而且從發病到殘障,平均只要6.6年。

多發性硬化症是什麼病?

這種病叫做「多發性硬化症」(MS),病灶位於腦部和脊髓,是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非外傷性疾病。在人體的中樞神經纖維表面覆蓋了一層稱為「神經髓鞘」的物質,它具有神經傳遞和保護神經纖維的作用。人體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和破壞髓鞘後,就會導致多發性硬化症的發生。在自身免疫反應引起的炎症停止後,受到破壞的神經纖維所形成的疤痕、會在整個中樞神經系統多個地方隨機出現,就稱之為「硬化」。

多發性硬化症平均發病年齡只有31-33

多發性硬化症(MS)好發於女性,要比男性的發病機率高出2倍,但男性一旦患病,病情往往較女性更加嚴重,預後更差。這種疾病好發於20-40歲,平均發病年齡為31-33歲,可以說是年輕人的專屬病。兒童或者老年人很少患有多發性硬化症,像兒童的發病率只有4%。

此外,多發性硬化症發生的機率還跟地域有關,例如它好發於北歐,北美,澳洲的東南部和新西蘭。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很少發病,所以亞洲屬於低發區,平均發病率不到萬分之5,不過,就算以這個比率來換算,全台灣也有1千多人罹患這種神經性疾病。

多發性硬化症有47%無法立即確,38%會被誤診

值得一提的是,多發性硬化症的確診需要比較常的時間,有47%的患者不能被立即確診,還有38%的患者會被誤診為其他疾病,最常被誤診成視神經脊髓炎、焦慮、血管病與眼科疾病。

如果要確診多發性硬化症,一般是需要有兩次以上的發作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出現9個以上的斑點,但目前國際上的共識,即使只有一次的發作=, 但核磁共振上的斑點持續增加,也可確定診斷為多發性硬化症。

多發性硬化症的病症有哪些?

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也很多元化,其症狀表現取決於「疤痕」或損傷位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部位,例如視神經部位的損傷會導致視神經障礙,損傷位於脊髓神經就可以導致無力和上肢,下肢的感覺缺失。

有1/3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首發症狀是感覺障礙,這是一些奇怪的感覺,例如麻木感,刺痛感,或是身體的某個區域失去感覺,這些症狀往往是不對稱的,有可能出現在單側手或腳上。此外,多發性硬化症還可能造成單眼或兩眼的損傷或全盲,也可能產生因平衡失調而造成的暈眩症狀。

多發性硬化症最讓病患痛苦的病症之一就是行動困難,導致了肌肉力量和張力的缺失,患者不能隨意自由地移動四肢,兩腿會逐漸變得僵硬、沈重和無力,導致行走障礙,好像被釘在地板上,行動會便慢;爬樓梯也會變得非常困難。

多發性硬化症平均致殘只需要6.6

多發性硬化症有4種類型,包括復發-緩解型,續發進展型,原發進展型和良性。這4個類型的多發性硬化症所可能發生的殘疾程度的進展都不一樣,50%復發緩解型患者可能進展為繼發進展型,疾病進展平均只要6.6年,而繼發進展型患者的行動能力嚴重受損,平均的行走能力不到100公尺。

多發性硬化症該如何治療?

至於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方式,在急性期還是以大量類固醇注射為主,有些患者對類固醇反應不佳,甚至可以使用血漿置換術。至於慢性期治療原則是不要讓多發性硬化症繼續發作,目前最常使用的還是兩種干擾素、一種口服藥物以及可舒鬆皮下注射。

此外,患者在確診後,因為精神壓力過大,有84%會出現負面情緒,例如憂鬱、沮喪等,需要一些心理層面的治療或是服用抗憂鬱藥物。

資料來源:

台灣多發性硬化症協會官網  

台大醫院病友園地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年輕人,當心這5種中老年疾病盯上你

年輕人有這5個壞習慣,你的名字就叫「健忘」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