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緊張、害怕,或是感到胸悶的時候,下意識的會深深吸一大口氣,但這樣「深呼吸」完之後,有時候卻會覺得頭暈、喘不過氣,讓人很困惑,明明就已經吸這麼大口氣了,怎麼還覺得呼吸不順暢呢?
吸入過多氧氣也會昏倒
在我們的印象中,身體需要的是氧氣,二氧化碳是廢氣、要排出體外,所以聽到「深呼吸」,下意識的會認為是要吸飽足夠的氧氣,才是正確的深呼吸,所以吸氣的時候都特別用力;但是用力幾次之後,反而開始覺得不舒服,甚至出現缺氧的頭暈、手腳痠軟等症狀。
事實上,這就是所謂的「過度換氣症候群」,當我們因為用力吸氣而讓體內跑進很多氧氣的時候,血液中的氧氣的確提高了,但是相對來說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會導致血管收縮,這些氧氣反而沒辦法順利運送到各個器官;再來,當血液中缺乏二氧化碳的時候,身體反而會認為自己不需要氧氣而停止呼吸,打亂身體規律、平衡的環境。
而二氧化碳在體內可以跟體液結合成酸性的離子,負責鈣離子的運輸通道,一旦二氧化碳不足,鈣離子通道不順暢,讓身體內的蛋白質產生變異,再加上血液無法運送氧氣到各個器官,尤其是大腦,控制生理反應的自律神經就會開始出現一些症狀,像是頭暈、無力、喘不過氣、心悸、冒汗,甚至昏倒。
深呼吸的重點是「慢」
所以深呼吸的重點其實不在於「吸進多少氧氣」,而是呼吸的速率、二氧化碳跟氧氣的濃度是不是維持平衡狀態。而既然二氧化碳的濃度才是引發身體自然呼吸反應的原因,所以呼氣的時間一定要比吸氣的時間長,這樣呼吸才會是源源不絕、順暢的。
正確的深呼吸,吸與呼的時間比例至少要在4:6,也就是吸氣時間4秒鐘,呼氣時間就要6秒鐘,如果可以達到1:2更好;另外,整體的呼吸時間最好也拉比較長,方便身體的細胞做氣體交換,不會「塞車」,同時緩慢的呼吸也能穩定副交感神經,讓心跳、情緒都在穩定的狀態,不會過度亢奮。
幫助緩慢呼吸的方式
- 使用腹式呼吸法,吸氣時感覺橫膈膜下降,呼氣時感覺橫膈膜往上升。
- 吸一口氣,憋住1秒鐘再吐氣,吐到感覺一放鬆就會自動吸氣的程度。
- 吸一口氣,嘟起嘴像要吹蠟燭一樣的慢慢把氣往外吐,速度要慢到感覺嘴巴沒有氣流的壓力。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讓人喘不過氣、手腳發麻的過度換氣症候群!
不是所有的喘都是氣喘 「呼吸困難」原因超多別輕忽!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