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190315 17:06:33)因應科技應用及數位經濟發展之崛起,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資策會科法所)與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文大法律系),於本(3)月14日假中國文化大學大新館四樓數位演講廳合作舉辦「第五屆企業創新暨管理法制系列研討會」,針對企業創新衍生之法制議題進行交流與探討,現場座無虛席。
資策會科法所所長張瑞星表示:「數位時代來襲,科技應用產物雖然逐漸顛覆並優化人類傳統生活模式,但也為法制規範帶來新的議題與挑戰。即將邁入第25年的資策會科法所,過去一直肩負科技及產業政策法制智庫、產業共通性法律制度推手的重責大任,面對科技化的全球挑戰,我們將會持續協助打造優質的科技與新興產業發展環境,成為法制及策略研究的領頭羊。」文大法學院院長許惠峰亦同時表示,文大法律系致力於培養優秀法制人才、建構優質法學研究學習風氣,本次非常開心能與資策會科法所共同合作舉辦研討會,並邀集國內外產、學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針對創新法制與管理議題進行深入交流,激盪出新的火花。
本次研討會中,資策會科法所副所長顧振豪對個資保護之國際規範趨勢提出相關看法,他認為資料的運用是數位經濟的發展基礎,透過資料的自由流通,使其得以最佳之方式,供需要者存取或重複使用,促進產業及經濟之發展;而唯有確保個人資料在資料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受到侵害,方能建構資料運用與活絡的生態,進而達到經濟發展及提升競爭力之目的。
顧副所長進一步分享,除了建立去識別化方法的規範基礎外,另外可參考國外所討論的資料信託機制,透過對資料主體的賦權解決過去資料利用時難以取得當事人同意的問題,進一步釋放資料利用的潛力。此外,資策會科法所組長宋佩珊以「大數據時代下之個資保護—從去識別化談起」為主題,與現場專家學者進行交流討論。宋組長分享,因應大數據浪潮來襲,許多採取去識別化後的資料價值被逐步提昇,雖可被加值應用於商業用途拓展商機,但也為個資保護議題帶來新的挑戰,例如去識別化的程度、去識別化於個資法中的定性、實務運作上的風險、及資料去識別後再識別的可能及開放程度等爭議。
宋組長亦進一步就美國、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對於相關議題的規範進行說明,並建議我國可透過如個資法等法律之制定,原則禁止再識別個人資料使用,然考量大數據發展與應用特性,可藉由其他法律訂定例外允許之情形,例如當事人同意等,以活絡商業發展及競爭。
本次研討會除了就數位經濟所帶來的隱私問題、個資保護與人權法規等國際規範進行探究,更針對目前受關注的英國脫歐議題、澳洲及義大利企業社會責任、日本公益法人與法制及債法修法進行專題探討,期盼藉由專家學者意見交流,為創新法制相關議題注入新的能量。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官方網站:https://stli.iii.org.tw/
訊息來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法所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5066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