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家長必看!課業較重要? 研究:不運動青少年易變問題成人

匯流新聞網/陳 鈞凱 2018.12.10 11:01

▲研究指出,青少年時期少運動,成年後較易有心理健康問題。(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孩子考試、課業更重要,運動先擺一邊?如果你也是有這種觀念的家長,千萬要不得。董氏基金會今(10)日引用一項發表於《精神病學研究》的研究結果指出,青少年時期若缺乏體能活動,會影響成年時的心理健康,提醒家長,無論課業多重,也別忽略要孩子運動。

2017年11月發表的該研究,以1981至1983年,於澳洲一家大型公立醫院接受產前保健的母親及其孩子為對象,分別在孩子6個月、5歲、14歲和21歲時進行追蹤。

研究在這3493位年輕人14歲時,即以體能活動問卷分為「經常運動」、「不常運動」、「不運動」3組,事後分析,「不運動」組於21歲時出現「與任何情感障礙有關的終身診斷」、「妄想意念」及「視覺感知障礙」的可能性增加。

此外,研究亦指出,男性在14歲時「不運動」與21歲時焦慮症發生率的增加有關。不過,研究人員強調,青少年時期缺乏體能活動會影響之後一些、但非全部的心理健康狀況。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這項研究顯示了青少年時期運動有否與之後成年初期部分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關,這證實了心理健康的可預防性,以及青少年階段建立、養成運動習慣的重要性。

董氏基金會歷年來的調查發現,「覺得很累」、「沒時間」、「沒有伴」是多數學生不運動的藉口。葉雅馨建議,學校可多設計揪團性的體育活動,透過夥伴彼此邀約運動,是幫助孩子建立運動習慣的有效方式,同時也要傳遞正確觀念,像是累了更要運動、運動需要找時間等認知的建立。

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強調,國內外都有相關實證研究指出運動對個體的情緒穩定有一定的效益,無論是青少年期、中年期,甚至是老年期,運動都有同樣的效果,呼籲師長要多鼓勵學童參與運動,提高學童的身體活動量,不僅有改善體適能、促進身體機能的效果,對情緒的穩定、成年後的心理健康,也有絕佳的效益。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熱門關鍵字:

孩子 心理健康 運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