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五峰鄉舉辦鄉志發表會 傳承歷史記憶

中央社/ 2018.12.03 14:22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81203 14:21:23)《五峰鄉志》歷經二年編纂,正式宣告完工,並於107年12月5日(星期三)上午10:00假五峰清泉溫泉會館三樓展覽廳行發表會。全志五十萬餘字,分上下二冊,以淺顯通暢的文字呈現,附以空拍鄉景在內的一千三百餘張照片,圖文並美。其中「觀光篇」更請名作家陳銘磻執筆,以詩情的筆調勾勒五峰的美麗景緻與人文風情,讓鄉志不只是呈現資料,鮮活的記憶以及優美地景亦能躍然紙上。

 

早在二十年前,五峰鄉地方賢達人士即提出編纂鄉志的構想,然而歷史書寫是艱鉅的工程,就現成史料及山地原住民鄉的資源而言更是一項挑戰,是以遲遲未能動工。隨著歲月流逝,耆老記憶凋零,面對可能出現的文化斷層,鄉公所終於在105年毅然啟動編纂計畫,在編輯團隊長歌出版社的努力及地方賢達的協助下於焉付梓。

 

五峰鄉住民包括泰雅、賽夏二族,其中泰雅族又分Maysipaziq’群、加拉排群、霞喀羅群等多個系統,早在數百年擁有文字書寫記錄以前,這些族群就已在此定居共處,譜寫動人故事;日治時期,霞喀羅群歷經十餘年的抗日為全臺最久,其歷史更是血淚交織,今日在現代文明的洗禮下,部落傳統已產生了巨大的轉變。「想要擁有自己的鄉志,將祖先的記憶寫下」是五峰鄉許多耆老多年的願望;除了傳承先人的記憶,喚醒年輕一輩的鄉土情懷,《五峰鄉志》更是原住民的史觀的呈現。

 

今日的五峰以賽夏族矮靈祭、清泉風景特定區而聞名。包括張學良故居、三毛故居、將軍湯、清泉吊橋等人文史蹟與觀光景點,以及甜杮、泰雅手工麻糬、山地小米酒等特產,都為人津津樂道。透過鄉志的記錄與探索,讓背後的發展脈絡與原住民文化精神內涵更為清晰。

 

縣府祕書長蔡榮光認為,我們常常追逐遠在天邊的彩霞,卻忽略了腳邊的玫瑰,編纂鄉志,其實就是撿拾腳邊玫瑰的動作;五峰鄉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歷史書寫,可以說是擲地有聲。五峰鄉代理鄉長靳邦忠則指出,鄉志是保存先民記憶與在地文化最有力的工具,今日《五峰鄉志》的出版,是本文化建設的重大里程碑。未來將透過原民會與文化部爭取更多預算,結合賽夏文物館、原住民族館,塑造五峰在地文化發展的遠景。

 

《五峰鄉志》發布會除介紹新書,並邀請耆老傳唱古調,此外尚有原住民傳統音樂舞蹈表演,歡迎鄉民及各界人士前來共襄盛舉,也歡迎媒體朋友前來採訪。

 

發布會時間:107年12月5日(星期三)上午10:00

地點:五峰清泉溫泉會館三樓展覽廳(五峰鄉桃山村清泉256之1號)

 

 

訊息來源:新竹縣五峰鄉公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