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全身膿皰副作用! 肺癌婦標靶換藥獲重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2018.11.27 09:25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標靶副作用太嚴重 老婦一度放棄治療

一名八十多歲的晚期肺癌患者,使用標靶藥物兩週後,出現嚴重皮疹、口腔發炎潰瘍、眼睛乾澀等副作用,全身長滿膿皰,睡覺時皮膚容易破損滲液,因此常黏在枕頭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肺癌個管師蔡宜溱表示,這名老人家因服用藥物後副作用嚴重,一度抗拒吃藥不願回診,後來改副作用較小的第一代標靶藥物,兩週後皮疹變少,生活品質明顯改善。原本四公分大的肺部腫瘤、嚴重胸水,如今也已縮小五成以上、胸水消失。

第一二代標靶藥物 效果皆比傳統化療佳

國內每年新增一萬三千名肺癌患者,其中七成確診時已是晚期,尤其晚期肺癌較不易透過開刀根除病灶,如何透過藥物治療延長存活期便成最重要課題。目前晚期肺腺癌患者治療方式為化療、標靶治療和免疫療法;對帶有特定基因突變如EGFR、ALK 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而言,EGFR和ALK標靶藥物為目前標準治療之選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喬弘表示,健保署已將第一二代共三種口服EGFR-TKI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其治療效果、方便性及病患生活品質都較傳統化療來得高,但仍有些副作用,包括皮疹、甲溝炎、腹瀉等。

標靶副作用各異 第一代藥物提升生活品質

王喬弘解釋,第一二代標靶藥物總存活期差異不大,主要差別在患者生活品質,三種標靶藥物的治療效果與副作用影響程度,會因患者個別體質而有所差異,「治療首要目的在於延長病患生命,如何選擇合適治療、確保患者服藥順從性,進而提升患者生活品質,是肺癌治療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其中,第一代標靶藥物副作用較小,使用二至三週就可見腫瘤明顯縮小,治療效果可持續約十一個月;第二代標靶藥物在控制腫瘤避免惡化時間,約在十一至十三個月左右。就藥物副作用層面,舉上述案例來說,由於患者對第二代標靶藥物會有腹瀉、脫水或是全身紅疹、膿皰等嚴重副作用,因此就可轉由嘗試第一代標靶藥物,以期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標靶藥物的選擇最好聽從醫師建議,出現副作用千萬別擅自停藥,儘早回診、調整治療方式,才能創造醫病雙贏。」王喬弘表示,肺癌治療已相當進步,癌症患者存活期大幅提升,只要選擇合適治療,良好控制疾病也能如一般慢性病患者,贏得有品質的抗癌生活。

年滿40歲 建議做「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肺癌早期發現不易,王喬弘也建議民眾,若年滿四十歲以上,可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而有抽菸習慣或有家族病史的民眾,則每兩年固定做一次篩檢。今年9月起每週四於仁愛院區設有肺癌衛教門診諮詢,民眾有需要可至醫院諮詢,掌握自己健康,儘早發現、及早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3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