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劉采妮/臺北報導】一場為慶祝省城隍爺壽誕所舉辦的「2018城隍文化學術論壇」,10月23日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行,別於一般學術論壇肅靜的活動方式,主辦的臺灣省城隍廟,以音樂演奏、餘興節目穿插表演,在慶賀神明聖誕同時,安排了專家學者,在講題中運用幽默、淺顯易懂又風趣的表達方式進入各項相關專題,讓與會者有系統的了解學術論壇發表的珍貴資料。 該次學術論壇報名相當踴躍,與會的有:與臺灣省城隍廟相關團體人士;宮廟、寺廟、宗祠相關團體及人員;宗教學、歷史學等相關大學院校系所師生;文史團體、博物館、文物館、圖書館等相關人員,還有文史工作者及關心臺灣省城隍廟人士計200多人。活動開場由臺北市立國樂團音樂演奏。中午用餐後的開場由崇右影藝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研究所,帶來驚險刺激的國武術技藝表演。 該次論壇主持人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林承緯副教授、臺北市立文獻館詹素貞館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阮昌銳兼任教授、吳三連史料基金會戴寶村秘書長擔綱各專題的引言開場。四個專題演講包括有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張家麟教授「從禱雨到燮理陰陽:城隍信仰變遷」專題、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語系林茂賢副教授「臺灣無形文化資產登錄、指定與補助現況」、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學系張崑振主任「臺灣城隍廟祭祀空間的歷史性探討」、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主持仁謝宗榮老師「臺灣的城隍信仰與賑孤習俗」等。 論壇最後舉行的綜合討論,由主持人戴寶村教授與主辦單位財團法人臺灣省城隍廟廖鴻昌董事長、詹素貞館長、吳永猛教授、林承緯副教授、謝宗榮老師等,對「臺灣省城隍廟的修史宮誌制訂歷程及城隍信仰的歷史定位」,戴寶村教授表示,現在有很多寺廟開始重視留存史料,並有計劃的定期修訂,方便為後人「留下」、「流傳」史料。他表示,廟為地方文化載體,是珍貴的鄉土文化教材;目前國高中課綱編列課外參觀附近寺廟祭祀活動參觀寺廟建築的鄉土文化,探究信仰背後的文化意義,在宗教儀式中了解其中文化內涵。這修都可藉由續修廟誌,紀錄珍貴文史資料。 圖一、論壇舉行的綜合討論(由右至左:林承緯副教授、戴寶村教授、吳永猛教授、廖鴻昌董事長、詹素貞館長、謝宗榮老師)(劉采妮拍攝) 圖二、林茂賢(左)在講題中運用幽默博來全程笑聲不斷。林承緯副教授(右)引言(劉采妮拍攝) 圖三、專家學者珍貴論述穿插音樂演奏、餘興節目表演200多人全程參與(劉采妮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