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甲狀腺亢進與胰島素抗體的微妙關係

大成報/彭維乾 2018.10.09 14:20
【大成報記者彭維權/苗栗報導】

一名45歲劉太太,近日因突然體重減輕、心臟怦怦跳加上兩手發抖、盜汗身體不適而到門診求診,經過檢查顯示患者甲狀腺腫大、眼突,進一步抽血檢查發現患者相關檢查數值均出超標準,確診為甲狀腺亢進。

為恭醫療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葉振聲醫師表示,甲狀腺位於頸部的甲狀軟骨前方,外觀像是一隻蝴蝶,平均重量約25到30公克,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女性的甲狀腺略重於男性。它能分泌人體所需的荷爾蒙,透過血液循環機制,甲狀腺荷爾蒙(甲狀腺素)參與了身體的新陳代謝過程。一般來說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好發年齡為20至40歲,其中女性比男性容易罹患疾病。

劉太太在確診為甲狀腺亢進後,由醫師開立醫囑,每日接受三次10毫克抗甲狀腺藥物卡必麥宗治療,經過藥物治療後患者情況都非常穩定,但到了第二年,病人突然出現「明明剛吃完飯,卻仍感覺飢餓且盜汗、心悸等疑似糖尿病症狀」。

在葉醫師安排門診檢查發現,劉太太血中胰島素抗體飆升至37﹪(正常<5 %),結果顯示患者在口服葡萄糖2小時後,確實產生低血糖的情況,但患者本身並無糖尿病,為何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呢 ? 經醫師診治後發現為服用抗甲狀腺藥物卡必麥宗後,身體免疫系統產生胰島素抗體。葉醫師進一步說明,胰島素抗體的產生可歸納為四大類:(1)注射非人類胰島素製劑;(2)服用甲狀腺藥物;(3)初期第一型糖尿病;(4)原發性糖尿病。

當人體產生「胰島素抗體」時,就會出現飯後低血糖、盜汗、心悸等症狀,若是接受胰島素治療之患者產生「胰島素抗體」,則會有降糖效果下降,使得胰島素量要施打得更多。

葉醫師進一步指出,在過去30年多前接受胰島素治療之患者,因當時的胰島素製劑是從動物提煉,除了注射劑參雜有其他成份外,另外還有其他荷爾蒙、升糖素、胰島前素或 C-peptide。當時注射胰島素確實很常引起胰島素抗體,爾後有公司開始利用遺傳工程方法製造人類胰島素,因此接受胰島素治療而引起抗體的機會逐漸減少。

葉醫師提醒,甲狀腺抗進可分為藥物治療、放射性碘治療、手術治療3種,無論接受哪一種治療方式,均無法保證完全緩解。治療甲狀腺需要耐心和毅力,面對此難纏的疾病,葉醫師建議,病人應定期回診規律追蹤甲狀腺功能,並調整自己的心態,做好與它「共度一生」的心理準備,同時要避免高碘食物和高壓力來源,積極面對,要讓生理和心理保持在最佳狀態。#

熱門關鍵字:

地方新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