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大奉打更人 鄭恩地

防範未然! 多模型術中神經監測減少缺損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2018.09.29 08:49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有名60歲婦女因持續頭暈掛急診就醫,經腦部磁振造影檢查發現,其腦幹延髓背側長有1顆近2公分的海綿狀血管瘤合併伴隨有出血現象,經神經外科醫師與病人、家屬討論後,決定以開顱手術處理,但病灶所處位置掌管許多重要神經功能,恐於開顱手術中傷及重要神經而留下嚴重的永久性神經功能缺損。因此,醫師於此病人開顱手術中,合併使用多模型術中神經功能監測,及時偵測到神經功能的變化並加以修正造成變化之原因,病患手術後恢復良好,且沒有因手術而造成永久性的神經功能缺損。

此項監測有健保給付 成大醫院兩年前引進

收治該名婦人的成大醫院神經外科田智豪醫師表示,成大醫院於兩年前引進多模型術中神經功能監測,累計已完成近50例神經外科手術,追蹤至今,尚無發生因手術而產生的永久性神經功能缺損。此項監測有健保給付的適用條件,包括1.腦幹、基底神經節、運動區、語言區或涵蓋顱神經等重要功能區的腦部手術;2.硬腦膜內病灶之脊髓手術;3.脊柱側彎手術。若符合健保條件者,病人僅需負擔一次性拋棄式監測針的費用。

多模型術中神經功能監測 同時監測多項神經功能

在開顱及脊髓手術中,因病人全身麻醉,無法做即時的神經學測試,若是病灶位於運動區及語言區等,掌管重要神經功能的位置,僅能憑藉外科醫師的個人經驗,儘量減少病患產生永久性的神經功能缺損。

田智豪醫師表示,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為了能於手術中全身麻醉下也能即時得知病患之神經功能反應,發展出「術中神經功能監測」,藉由監測術中神經傳遞電生理訊號的變化,提供在麻醉下病人即時的神經功能訊息;但若僅僅監測單一運動或感覺刺激,仍會有範圍及精準度不足的問題,因此,現在的主流為同時監測運動、感覺、視覺及聽覺等多項神經功能,即所謂「多模型術中神經功能監測」。

保有神經功能下切除病灶 避免誤傷神經組織

田智豪醫師也指出,多模型術中神經功能監測能及時發現因手術所造成之神經功能損傷,如能迅速修正損傷的原因,可以減少術後發生永久性神經功能缺損的機會;此外,亦能幫助外科醫師辨別不明確的組織,避免誤傷欲保留之神經組織,期望能在保有越多的神經功能下達到最大的病灶切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6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