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戒不了的逃避 繭居人生

優活健康資訊網/記者 湯蕎伊 2018.09.20 14:30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將繭居族定義為:待在家裡半年以上,不工作、不上學也不社交的人。拒學是繭居特性之一,近年台灣學生拒學的比例有逐漸攀高的趨勢,拒絕與人群接觸,退縮躲在家裡足不出戶,日後就有可能走入繭居生活。

什麼是繭居族?

李訓維心理師表示,繭居族因為某些原因選擇長年待在家裡,對外界有過多的擔心、害怕,覺得自己缺乏能力,放棄面對外在人事物,切斷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希望能夠獲得平靜。但繭居這件事對他們而言不見得是快樂的,一開始逃避會是輕鬆的,慢慢逃避變成習慣,逃到最後變成痛苦,放棄自己也放棄社會,沒有任何動機想與人連結,選擇獨自煎熬的繭居生活。

繭居族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跟主要照顧者有緊密的關係,照顧者(通常是媽媽)的特性往往是很有功能的,包括掌控的、寵溺的或是與孩子關係緊密的。當他們面對挫折與困境,往往沒機會迎面挑戰,而是照顧者打理一切,繭居族缺乏獨自面對問題的學習經驗,因此遇到挑戰往往無法提起勇氣處理,

繭居族以男性居多

李訓維心理師表示,繭居族以男性居多,因男性大多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工作成就上,認為工作成就相比關係更重要,這會漸漸讓他失去與人的連結,再加上若照顧者能打理好一切,不知不覺間不需要主動去跟人連結,一旦遇到挫敗失去掌控感,也沒有朋友的支持,不知道自己要如何重新振作,就只能縮回家裡繼續空轉。

繭居族的治療

因為家庭角色出問題讓孩子過得太舒服、太方便,失去長大跟與人連結的機會,無法面對外在的挫折。諮商師與社工需融入繭居族的家庭陪伴個案,做整體的家族治療,治療時間可能會以年為單位,長時間的調整逐漸讓整個家能正常運作,並發展往外連結的能力,通常繭居族家庭中的父母也是屬於比較封閉、焦慮的,諮商師與社工可以陪伴繭居族父母出去走走,多對孩子信任跟放手,與外界有更多的接觸,進而提升繭居族獨立跟走出家門的意願。

適時放手讓孩子去面對這個社會

繭居族最大的問題就是與人失去連結,但其實繭居族是渴望連結的,但評估自己建立連結的能力不足,也深怕被別人發現自己脆弱的地方。李訓維心理師表示,繭居族的產生與家庭教育有著相當大的關聯,父母應給孩子多一點的信心與勇敢,適時放手讓他們去面對這個社會,若一直站在焦慮擔心的角色,去幫孩子處理這些事情,那麼孩子永遠沒有能力去面對問題,也失去成長的機會,讓孩子在面對困難的環境中成長會是很好滋養,給孩子面對自己人生的機會。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