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 象鼻族 三商炸雞

雲科大助振興竹筍產業 桂林社區古法筍寮筍灶

大成報/ 2018.09.15 13:26



【大成報記者張立明/雲林縣報導】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為協助振興竹筍產業,特由教育部補助USR(大學社會責任)計劃中挑選雲林縣古坑鄉桂林社區做為實踐場域,「從無到有」建造早期農村筍寮、筍灶;從割筍到煮筍、石壓釀製成「筍乾」、或釀製「酸筍絲」等一條龍製程,讓農民再度遵古法制「古早味」筍品,確讓農民緬懷不已。

農民表示,他們已很久沒有在筍寮工作過了,非常懷念昔時,大家邊聊著過去做筍的回憶,邊整理著煮筍與製造筍加工品所需的工具,期待待會的麻竹筍進寮。

清晨的桂林筍寮裡,早已聚集聞訊趕過來的鄉長黃意玲、桂林村長黃煌儀、社區理事長許家銀、數十位社區居民、。首先到竹園去收割「麻竹筍」,運到新搭建的筍寮,以新建造的「筍灶」進行炊煮約三、四小時後,再移到以竹編的釀造桶內舖平後,以大石鎮壓,需經一個月以上即形成「筍干」─(時間愈長則愈酸。)生筍也可以「挫籤」加入適量的鹽巴後,置於容器內經一個月的發酵製成「酸筍絲」。

這間位於古坑鄉桂林村「人猴走溪」旁的開放式筍寮,是在社區師傅徐勝榮先生及葉相宏先生的指導下,由國立雲科大USR團隊成員與社區居民合力建造的。從整地、挖地基、立柱、上樑、做筍灶、做筍圈、開火養鍋、拉水管引水等,均由學生和社區居民共同合作完成。

桂林村村長黃煌儀說,桂林村的麻竹園面積不小,以前曾是桂林最重要的產業,但後來因為收益不佳,目前有很多已沒在採收。不過這兩年麻竹筍價格回升,有些居民想重新經營麻竹筍園,而社區長輩也都說很懷念以前住在筍寮割筍、涮筍、壓筍圈、出筍米、曬筍干的生活,剛好又有國立雲科大USR團隊的進駐,所以就把社區的老師傅找出來,帶著這些年輕學生,一起把社區的傳統筍寮與筍灶給建起來,這些學生很能做,與村民大家合作得很愉快,看到筍寮開始營運,覺得特別開心。

今年年初,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通過2件教育部USR (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申請,其中由林崇熙教授主持的「淺山農村活力復甦與文化自信建立計畫」,挑選雲林縣古坑鄉桂林社區做為實踐場域,由劉雯瑜、王志星、程敬閏、李育憶、郭昭吟、簡端良等老師帶領學生組成跨域合作團隊,協助推動地方創生新十大建設。

林崇熙教授表示,桂林社區已有相當好的社造基礎,國立雲科大USR計畫則進一步促進地方創生。根據過去的經驗,社區產業只要維持一段時間沒做任何改變就會沒落,而沒落一段時間後,社區居民會開始懷念,開始舉辦振興活動,並融入創新元素,逐漸促成兼具傳統與創新的新社區產業出現,雲科大淺山農村USR計畫目前在桂林所做的,就是在促成這樣的產業循環。

接近十點時,農民將一車車的麻竹筍運抵筍寮,筍寮的作業正式開始,首先先秤重,接著進行筍子的整理,筍子最前端埋在地底下的部分稱為「筍薯」,這是製作酸筍絲的最佳材料,挑出來刨絲後,全程不沾水,與鹽攪拌好後,即可裝罐。接著是筍管,筍壁較厚的筍管先挑出來,部分拿去用水洗乾淨,加鹽與豆豉擺進罐中做醬筍;部分則切片,浸泡冷水兩天後,用滾燙開水燙過,和鹽裝罐做成脆筍。至於最後剩下的那些筍壁較薄的,則跟筍尾一起丟下鍋去煮熟。

桂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許家銀說,去年桂林舉辦「黃金山魷魚」產業活化活動,獲得廣大迴響,筍加工品供不應求。今年新建了筍寮,剛好可以作為筍加工產業的生產室,由社區居民和學生們一起聯手製作「黃金山魷魚」(照片3紅圈處)產業活化活動所需的商品。社區居民可以教大學生們傳統的筍加工技術,大學生們可以協助社區居民進行產業資料整理、包裝開發、線上行銷等工作,大家互利共生。今年的黃金山魷魚活動訂於10月13日,歡迎大家來參加」。

筍灶大火升起後,透過燒木材的白煙篩落的陽光,形成美麗的輻射狀光芒。學生開心地爭相拍照,並說這是「雲科大&古坑桂林」的希望之光。他們很開心能幫桂林社區居民蓋好一間筍寮,社區居民也很感謝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生能夠幫助他們重新振興筍產業。未來,雲科大USR團隊還會繼續幫助桂林社區建議營運制度、進行線上行銷、開發太空包筍製品、研發創新料理、開設與筍寮連結的童年學校課程等等。

參與此次計畫的國立雲科大未來學院前瞻學士學位學程的學生沈泉叡說,同學都是技優技保的選手,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技能,但是在學校,無論在教室或實驗室,都是大家做一樣的事,很難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專長。這次參與桂林這個USR計畫,我們跟社區居民一起建筍寮、建筍灶、做筍加工品,同學們把我們會的用出來,社區師傅們也不保留地把他們會的教給學生,收穫非常多,也很羨慕桂林人的團結,真希望我家所在的社區也能這麼好。參與這個USR計畫,讓我們看到自己所住社區的問題,現在我和前瞻學弟蔡旻育、張書維正在籌組社會企業,希望能夠幫助桂林和其他社區解決更多問題。

國立雲科大為落實學生適性適才發展,於105學年度成立前瞻學士學位學程,專收在專業系所適應不良的技優技保生。由於這些學生技藝精湛、工作態度良好,每個人的專長又不同,有測量、砌磚、配線、配管、木工、園藝造景、鍛造、鑄造、資訊、平面設計、機電整合、機械設計、機械製圖、女裝裁縫…等等多元的專長,因此是協助在地社區推動地方創生的最佳團隊組合人選。

今年在林崇熙教授的帶領下,由郭昭吟、劉雯瑜、李育憶、程敬閏、王志星、簡端良、黃登揚、張原賓、徐正男、邱昭棟、陳泰安、張宗良等多位教師所組成的跨校、跨領域教師團隊,已順利帶領學生進入桂林社區場域服務,並協助社區推動地方創生,獲得桂林社區居民的高度肯定,也落實適性發展的理念,讓前瞻學程的學生們能夠運用個人專長服務社會。未來,將拓展此成功經驗至其他社區,讓雲科大及前瞻學生的服務能遍及各地。

熱門關鍵字:

科技農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