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張廖客家移民 台中最早的「都市客家人」

客家電視台/ 2018.09.05 00:00

【陳沿佐 徐榮駿 台中】

 

到台中客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位於東勢山城的客家人,但其實像是熱鬧的逢甲商圈一帶,整個台中市的開發,客家人也占有一席之地,清雍正十年,來自福建詔安的廖朝孔,就從家鄉招兵買馬,跟張達京合作開鑿葫蘆墩圳,造就大台中地區的繁榮,這群張廖客家移民,也成為台中地區最早的「都市客家人」。

車水馬龍的台中街頭,人車川流不息,但在繁華的都市裡頭,其實就藏有不少客家足跡。

記者 陳沿佐:「講到這個台中市區裡頭,最熱鬧的商圈,大家應該會就會想到逢甲商圈,不過大家可能沒想到,逢甲商圈這整個範圍的開發,其實跟我們客家人有很深的關係,現在在逢甲商圈的旁邊,就有一間張廖家廟,這間家廟是在1886年興建的,這些從福建詔安來的客家人,對整個大台中地區的開發來說,是很重要的角色,不過現在大家都已經不太了解這段過去了,只剩下這間家廟,還見證了過去的歷史。」

臺灣張廖簡宗親全國總會監事長 廖德淘:「在西屯這邊姓廖的,可以講通通都是由官陂,經過雲霄到東山灣,直接就到大甲溪,然後從筏子溪上來,就在這個地方。」

這座位於台中市西屯區的張廖家廟承祜堂,其實就距離逢甲商圈不到50公尺,為來自福建漳州詔安官陂的張廖天與派下族人所興建。

走進去仔細瞧瞧,處處都能感受到,張廖家族的家大業大。

這個就是圍屋啊,圓形圓形圓形圓形,(就是風水有講就就對了),對對對一定是講就風水,那一定還有一個水井。

古樸的建築,藏不住當年的繁華,現在已經至少有130餘年歷史的張廖家廟,隱身在高度商業化的市區裡頭,看似突兀,其實有其歷史脈絡可循。

南面一直到港路以南,北面到環中清路為止,高速公路為止,這個地方,大概以前都是廖家開發的土地。

隨著家族開枝散葉,廖德淘說,以前只要當地姓廖的,幾乎都是他們廖家的詔安客家人,但近年市區不斷開發,他們的語言及身分認同,也早已經漸漸被淡忘。

臺灣張廖簡宗親全國總會監事長 廖德淘:「像我們廖家族人,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是客家人,像以前我在是政府服務的時候,人家跟我講說,你們是福建詔安的客家人,我就說不可能吧,從來沒聽過啊,我們從來不知道我們是客家人。」

早期客家人,對大台中地區的開發功不可沒,但客家人在台中的影響力,可不只如此,少不了一定要再走一趟,這座位於西屯區港尾里的清武家廟垂裕堂,聽聽這位同樣是來自福建詔安,人稱港尾區開拓先驅者廖朝孔的故事。

廖朝孔祭祀公業主委 廖學志:「廖朝孔他20歲,從大陸詔安官陂那裡,然後他24歲來的時候,帶了5個人,兩個堂兄弟兩個親兄弟,登陸以後就直接到西螺的二崙,就在二崙那個地方,開始做一些水利的,築潭啦造陂啦然後在那裡開墾。」

這份清雍正十年的官方土地契約書上,清清楚楚記載,當時懂得開鑿水圳具水利專業的廖朝孔,應張達京的邀請,以技術投資的方式,共同開發台灣中部平原。

廖朝孔祭祀公業主委 廖學志:「那張達京這邊的葫蘆墩圳,因為有一些盲點,沒辦法去做一些比較擴大的工程,所以說他請廖朝孔上到頭家厝,剛到的時候就是我們潭子的頭家厝,在那裡共商我們完成葫蘆墩圳整個區域的灌溉以及他的作法。」

開鑿水圳任務完成後,廖朝孔分配到的領地,就位於目前台中西屯區港尾里一帶,現在廖朝孔的牌位一旁,還放著一截竹頭,要後人永遠不忘,先祖開發水圳的艱辛。

廖朝孔祭祀公業主委 廖學志:「因為當時水圳石頭少嘛,他都用竹子來擋牆,因為竹子廖朝孔他有研究過,竹子在水裡面它不會腐化,而且它的功能是最好的,比石頭還更好的。」

假如當初沒有廖朝孔開鑿水圳引水灌溉,眼前這副綠油油的田園景象,可能將會不復在,這群張廖客家移民,用雙手及辛勤的汗水,見證了近三百年來的,台中開發血淚史。

熱門關鍵字:

客家焦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