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180831 10:22:28)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繼4月2日「2018言論自由日─噤聲的日常」特展開幕後,配合展覽將於9月1日記者節當天舉辦「欲蓋彌彰(Shattered Glass)─電影放映暨映後座談」活動,探討現今捍衛新聞與言論自由的同時,將面臨到新的挑戰與困境。9月1日(六)下午2時,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放映電影《欲蓋彌彰(Shattered Glass)》,映後邀請臺灣新聞記者協會陳益能秘書長擔任主講人,歡迎觀眾踴躍報名參加。
活動特別選於記者節當日舉辦,由長期專注新聞自由議題,本身也是記者出身的陳益能先生引領觀眾討論言論自由、假新聞與思想控制間的分際問題,活動別具意義。記者節源於1930年代《江聲日報》主筆劉煜生常於報上揭弊、針砭時事,多項言論觸怒當道,1932年以報刊中含有為匪宣傳的內容,意欲顛覆國民政府為罪名,《江聲日報》遭查封,劉煜生慘遭槍決。此舉引起全國輿論嘩然,新聞界更是群起激憤,國民政府為平緩激昂的情緒,於1933年9月1日頒布《保護新聞工作人員及維護輿論機關》命令,隔年經國民政府正式頒布9月1日為「記者節」。
臺灣戒嚴期間,國民黨政府為鞏固政權,針對新聞言論自由嚴加控制,除了有「出版法」、「臺灣省戒嚴期間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辦法」等專屬出版品的法令規章外,另有「報禁」,包括報紙限張、限證以及限印,大大限縮了新聞媒體的言論自由。白色恐怖期間,亦不乏有多位新聞從業人員涉入政治案件,甚至付出了生命。今日,台灣解嚴已逾30年,報章雜誌、新聞媒體蓬勃發展,報導內容走向多元,新聞自由獲得較大的空間。然而台灣媒體環境卻逐漸惡化,在新興媒介與網路興起的影響下,為求曝光與觸及率,腥羶色與八卦新聞充斥版面,另外假新聞也有氾濫之情形,這些皆成為現今言論自由的困境之一。
「欲蓋彌彰(Shattered Glass)─電影放映暨映後座談」活動免費入場,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遊客服務中心二樓(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網路報名與詳細情形請上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瀏覽https://www.nhrm.gov.tw (人權現場/講座/當期講座)。「2018言論自由日─噤聲的日常」特展展期至107年12月16日,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美工工廠展出,歡迎大家前來觀展。(廣告)
訊息來源: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