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熱,卻仍汗如雨下?尤其是額頭頸部以上,更是大汗淋漓,且伴隨有長期疲勞卻不易入睡,以及容易憂鬱、緊張焦慮等問題?小心,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惹禍!中醫師表示,想要擺脫自律神經失調問題,除了學會放鬆外,適度揉按手足穴位暢通氣血循環,也是不錯的舒緩方法。
自汗、便祕、失眠,自律神經失調上身?氣血不暢是關鍵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建東表示,日前門診就曾收治1名50幾歲正值更年期階段的婦女,因睡眠品質不佳問題前來就醫。進行把脈、問診之後,發現其更伴隨有頭頸自汗、便祕、容易憂鬱等症狀。經辨證論治確認,導致其出現上述症狀的原因,與其正值更年期期間,合併陰虛陽亢體質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引起交感神經過於興奮有關。
不過,為何陰虛體質容易誘發自律神經失調呢?吳建東中醫師指出,因為以中醫角度來看,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發生的原因主要與長期的身心壓力、體內氣血不暢有關。因此,當身體氣虛、氣滯,氣血無法順利流至全身各部位、有所不足時,就容易造成不適症狀發生。
舉例來說,若氣血未到腸道,就容易造成便祕、排便不順;無法順利流至頭部,則會產生頭痛、疲倦症狀;而未流到胸口,則易引起胸悶、焦慮等問題。如果民眾沒有加以重視、適度調理,恐將因此陷入惡性循環中。
陰虛陽亢害自律神經失調?中醫:巧按手足2穴位舒緩
至於為何陰虛體質者,頭頸部特別容易出汗,吳建東中醫師解釋,因為臨床上陰虛體質者,多會連帶有陽亢問題。而中醫認為:「頭者,精明之府,為諸陽之會」,也就是說,人體陽氣過高會由頭部發散,所以因陰虛陽亢體質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朋友,自然容易伴隨有額頭、頸項大汗淋漓的表徵。
針對上述症狀,吳建東中醫師建議,除了適度尋求專業中醫師協助,辨證論治、開立合適的藥物調理外。民眾平時也可透過適度按摩下列2穴位,來幫助舒緩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自汗、焦慮、失眠問題:
★合谷穴:
位置:位在手背拇指、食指間,二指併攏高起之虎口處。
作用:
適度揉按合谷穴有利疏散風邪、讓全身的氣動起來,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好處。另外,其同時也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能帶動腸道蠕動、發揮調節腸胃、促進消化的功能。
★太衝穴:
位置:位於足背,於腳大拇指第二次的中間處,微微摸得到動脈的地方。
作用:太衝穴,屬於肝經的原穴,調控著該經的氣血。適度揉按太衝穴有利疏通肝氣、調理氣滯、暢通人體氣血。
跟自律神經失調說掰掰!日常謹記3不3要原則有幫助
吳建東中醫師也提到,頭頸項容易出汗的朋友,日常保養上更要謹記下列3不3要,留意不要受寒,並學會放鬆,就是有助減少、降低不適發生頻率的好方法:
【3不】
1不/冷氣溫度不要太低:
為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引發人體不適,建議民眾冷氣控溫在26~28℃間,就是擁有清涼感,又預防受寒的好方法。
2不/出風口不對人:
盡量避免冷氣、風扇出風口直吹人體,尤其是頭頸部等部位,以減少風寒入侵的機會。
3不/不要攝取刺激物:
減少或避免菸酒、茶、咖啡等容易刺激人體交感神經興奮物品的攝取。
【3要】
1要/要學會腹式呼吸:
建議平時可多作深呼吸動作,如果能多進行以腹部主導的腹式呼吸,對於調節失常的自律神經更有幫助。
2要/要適度運動:
健身、運動是很有助於消除緊張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為避免人體過度興奮、緊張,仍建議選擇中強度的運動為佳,例如,太極拳、瑜珈等。
3要/流汗後要擦乾:
最重要的是,如果外出流汗,在進入冷氣房前,最好能將濕衣物更換下來,或盡可能將身上汗水擦乾。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5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