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樂透 天氣 魷魚遊戲2

寶寶「便便」9種顏色變化 新手爸媽別漏看健康警訊

匯流新聞網/陳 鈞凱 2018.07.18 12:02

▲新手爸媽別忽略寶寶「便便」顏色可能透露的健康訊號。(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手爸媽學會看得懂「黃金」顏色,可能為寶寶的健康爭取黃金治療時間。出生才10天的小米(化名),媽媽在換尿布時發現排出的大便顏色偏淡,且有黃疸現象,趕緊比對兒童健康手冊內的「黃金九色卡」並帶往就醫,經抽血檢查後發現是膽道閉鎖引發的膽汁滯留性黃疸,及早接受手術治療後,恢復良好。

膽道閉鎖是一種新生兒的漸進性膽道病變,造成肝外膽管管腔封閉,致病原因仍不清楚,醫界認為可能因為先天性異常或感染發炎所致,但更重要的是,不少爸媽不熟悉如何分辨警訊。

國健署引用文獻指出,台灣每年約有30至40名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發生率約為萬分之1至2,相對於歐美國家的萬分之0.5至0.7,高居世界第2位。

由於膽道連結肝臟與十二指腸,是運送膽汁的通道,如膽道不通,膽汁無法排出滯留在肝臟,會影響肝功能,造成灰白或淡黃色大便,如果未接受治療,多數會在2歲前死亡,是兒童肝病死亡與換肝的第一大元凶。

若能早期篩檢並於60天內接受葛西手術,依日本研究顯示,其10年存活率可高達73%。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提醒,寶寶出生第14天黃疸持續不退或大便顏色出現淡黃色或偏淺色就要注意,只要發現便便顏色不對,要盡快帶寶寶請教兒科醫師。

黃疸在新生兒身上相當常見,國健署表示,一般在出生後第2至3天出現,第4至5天達到高峰,約2周消失,然而哺餵母乳會使得膽紅素的代謝延長,造成母乳性黃疸,約須2至3個月後才會消退,而膽道閉鎖寶寶常被誤認為母乳性黃疸而延誤就醫,所以黃疸寶寶應接受篩檢,以早期發現,及早就醫。如確診為膽道閉鎖,最好在出生60天內接受治療,以降低日後造成肝硬化的機率。

國健署研發嬰兒大便辨識卡,納入兒童健康手冊,目前共有9種顏色,其中1至6號為不正常,7至9號為正常,家長可以把寶寶的便便及兒童健康手冊中的黃金九色卡在日光或白色燈光下比對,便便呈現黃色或綠色才是正常的。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熱門關鍵字:

大便 新生兒 顏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