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光影如鏡 台灣寫真時代影像重現

民生@報/文/陳小凌 2018.06.22 09:03

新錦珠南管劇團團員於1932年拍攝的新錦雲南管劇團團員照前合影。台博館提供。

 

9位台灣早期具代表性攝影家於1905至1940年間拍攝的玻璃乾版影像作品,「光影如鏡—玻璃乾版影像展」即日起於臺博館開幕,以20世紀初期至中期玻璃乾版底片影像為主題,結合攝影媒材演變,重現臺灣早期生活面貌及攝影發展歷程,為首次集結臺灣早期玻璃版底片影像之專題展。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表示,文化部自104年起,以「國家攝影資產搶救及建置攝影文化中心計畫」作為開端,並於去年前瞻計畫「重建藝術史」部分納入攝影文化,現正進行盤點作業,期透過攝影資產徵集、調查研究、保存修復等,將隱身於臺灣各處珍貴的攝影資產重新集結推廣。

 

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臺博館現存7700多件早期攝影及文化資產。其中玻璃版底片就是相當珍貴的藏品。臺灣氣候高温潮濕,無論是玻璃乾版底片或膠卷影像,均極易受環境影響而變質,尤其玻璃易碎裂特性,能完整保存這批珍貴的玻璃版底片原件實屬不易,特別感謝前輩攝影家家屬的大力協助。

 

光影如鏡特展開幕,攝影家後代齊聚臺博館。

  

「光影如鏡」展集結展出9位早期具代表性攝影家於1905至1940年間拍攝的玻璃乾版影像作品,其中包含首次曝光、紀錄1930年代活躍於臺中地區的知名南管戲班「新錦雲」生旦淨丑演員神態風情的臺中張寫真館張朝目作品;吳金淼長年拍攝楊梅地區的客家風貌,所留下豐厚的地方影像;以及提攜臺中地區攝影風氣不遺餘力的洪孔達醫生,以玻璃版底片紀錄下當年的臺北醫專生活及家族影像,這些珍貴的玻璃版底片原件,均為攝影家家屬慷慨捐贈予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之重要攝影文化資產。

 

此外,由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典藏「宮本延人」人類學田野調查影像紀錄,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典藏山岳攝影家方慶綿玉山及嘉義市街景影像,亦是攝影文化資產公共化的最佳見證。而透過林草鏡頭下的霧峰林家,則可一窺林獻堂家族園林景緻、來訪文人雅士及僕傭的身影;張清言的愛妻肖像以及鮮少曝光的市街即景與祭典遊行影像、彭瑞麟以精湛的古典工藝技法創作的漆器寫真「太魯閣之女」,及創作歷程橫跨戰前戰後的鄧南光北埔家鄉影像,都是難得一見的珍貴影像。

 

「光影」特展即日起於臺博館展出至9月30日,除了重現早期臺灣寫真舘攝影、人類學調查記錄、攝影創作等不同面向的玻璃乾版影像外,並搭配早期攝影史料文物共同回顧早期臺灣歷史,重現臺灣攝影發展的歷程。

  

少女與纏花桌供,吳金淼作品。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