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reatnews.com.tw/uploadfile/201804/91248b8f4229f4416a41ddccc28f7a70.jpg)
這場別開生面的體驗活動,不僅可讓民眾了解梅子是鹼性、且有益身體的天然食品,並能使傳統老祖母的醃漬文化得以傳承。主辦單位說,製作脆梅只需3天就可以食用,堪稱是最當季及最新鮮的鹼性零嘴。
活動中,只見民眾一邊搓揉梅子、雖然難免手酸,卻也忙著聆聽水里鄉郡坑國小退休的主任張宏忠帶領學童、透過說唱藝術來介紹老祖母傳統製梅的技法精髓,希望讓新世代學子不忘上一代長輩製梅的辛勞。小農還帶來各種果乾農特產現場推廣,分享大自然恩賜的成果,也讓都會區民眾可以共同參與關懷地方。由於活動吸引不少親子報名,整個會場老中青共同沉浸在幼製梅體驗與經驗傳承的的熱絡中,氣氛相當溫馨。
值得一提的是,善心人士賴瑞格小姐透過贊助活動關懷弱勢,讓弱勢孩子們也能一起參與這次難得的製梅體驗。而製梅活動除了呈現水里在地特色,更在過程中展露出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熱情。
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第3代窯主林國隆表示,「山時作」美學空間是一座把在地生活四藝的食事、設計品牌店、職人藝術展、文化講堂帶入這個都會的園區,這個空間不但給年輕人一個創作的平台,更是展現偏鄉社區生活概念的空間,希望能共同為臺中都會開啟一道心靈富足的良方。
林國隆說,水里蛇窯的陶藝作品可以做出很多器具與農業結合,這是傳統產業的新出路。包括日月潭的涵碧樓、王品台塑牛排的餐廳都有使用水里蛇窯的陶藝餐具,也曾經在火車上賣過陶瓷的鐵路便當餐盒;鶯歌陶瓷博物館並於第一、二屆用水里蛇窯製作的陶罐,在每年的梅子DIY活動中使用,數千人參與的醃梅活動就有燒製數千個陶罐的機會,在如今越來越重視文化的年代,傳統陶瓷藝術也因此找到新的發展空間。
![](http://greatnews.com.tw/uploadfile/201804/e8b8a313712f759dfa5a6ad3c0a73869.jpg)
![](http://greatnews.com.tw/uploadfile/201804/2991dc91cac05b0028ee6965fbd2065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