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水里蛇窯與梅農的相遇」陶甕醃脆梅體驗活動   結合傳統蛇窯文化魅力 加值農業價值

大成報/ 2018.04.10 04:51
【大成報記者蕭宇廷/臺中報導】「好有趣哦!」臺灣傳統窯業文化推廣家水里蛇窯,在4/7、4/8、4/14日上午10點與下午1點,分別於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山時作」食事,舉辦6場鄉村地方盛宴「水里蛇窯與水里梅農的相遇」陶甕醃脆梅體驗活動;主辦單位水里蛇窯文化基金會希望協助梅農,創造農業經濟效益,並結合傳統蛇窯的文化魅力來加值農業價值。而民眾DIY後,發覺農事果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對有機會體驗醃漬文化、又能把精緻陶作帶回家收藏,認為相當值得。

這場別開生面的體驗活動,不僅可讓民眾了解梅子是鹼性、且有益身體的天然食品,並能使傳統老祖母的醃漬文化得以傳承。主辦單位說,製作脆梅只需3天就可以食用,堪稱是最當季及最新鮮的鹼性零嘴。

活動中,只見民眾一邊搓揉梅子、雖然難免手酸,卻也忙著聆聽水里鄉郡坑國小退休的主任張宏忠帶領學童、透過說唱藝術來介紹老祖母傳統製梅的技法精髓,希望讓新世代學子不忘上一代長輩製梅的辛勞。小農還帶來各種果乾農特產現場推廣,分享大自然恩賜的成果,也讓都會區民眾可以共同參與關懷地方。由於活動吸引不少親子報名,整個會場老中青共同沉浸在幼製梅體驗與經驗傳承的的熱絡中,氣氛相當溫馨。

值得一提的是,善心人士賴瑞格小姐透過贊助活動關懷弱勢,讓弱勢孩子們也能一起參與這次難得的製梅體驗。而製梅活動除了呈現水里在地特色,更在過程中展露出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熱情。

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第3代窯主林國隆表示,「山時作」美學空間是一座把在地生活四藝的食事、設計品牌店、職人藝術展、文化講堂帶入這個都會的園區,這個空間不但給年輕人一個創作的平台,更是展現偏鄉社區生活概念的空間,希望能共同為臺中都會開啟一道心靈富足的良方。

林國隆說,水里蛇窯的陶藝作品可以做出很多器具與農業結合,這是傳統產業的新出路。包括日月潭的涵碧樓、王品台塑牛排的餐廳都有使用水里蛇窯的陶藝餐具,也曾經在火車上賣過陶瓷的鐵路便當餐盒;鶯歌陶瓷博物館並於第一、二屆用水里蛇窯製作的陶罐,在每年的梅子DIY活動中使用,數千人參與的醃梅活動就有燒製數千個陶罐的機會,在如今越來越重視文化的年代,傳統陶瓷藝術也因此找到新的發展空間。

熱門關鍵字:

地方新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