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先知鴨米其林獲獎 吳明珠:這樣吃更能健脾驅寒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8.03.16 13:30

米其林指南三星獎落君品酒店的「頤宮」,其中一道老饕愛吃的「先知鴨」正是暢銷的經典菜。特別的是廚師還將多種中藥材塞入鴨肉內醃製,再進行燒烤。令人好奇的是,到底放的是哪一些中藥材?以中醫角度來看,有什麼作用?吃鴨肉要注意什麼?中醫師特別推荐一道鴨肉藥膳料理,讓大家吃鴨肉能健脾溫中、驅寒消脹去膩,以及吃出滿滿養生力量。

米其林指南三星獎落君品酒店的「頤宮」,其中一道老饕愛吃的「先知鴨」正是暢銷的經典菜。(圖片提供/君品酒店)

米其林指南三星獎落君品酒店的「頤宮」,其中一道老饕愛吃的「先知鴨」正是暢銷的經典菜。(圖片提供/君品酒店)

先知鴨外皮的爽脆、香氣逼人

先知鴨是頤宮長年暢銷的經典菜色,主廚嚴選1台斤重、生長28天的宜蘭小北鴨,將多種中藥材塞入鴨肉內醃製約兩天的時間,接著放進傳統中式烤爐中燒烤約40分鐘後,晾掛瀝出油水、風乾,上桌前再淋上熱油,保持外皮的爽脆、香氣逼人,令人垂涎三尺。

頤宮中餐廳有雙行政主廚陳偉強師傅與陳泰榮師傅領銜掌廚,兩位主廚在獲知入選米其林三星評鑑餐廳後表示,「食物的呈現方式可以創新,但一定要尊重傳統的烹調方法和技術,未來會更加努力提供每位客人最好的美食體驗」。

鴨肉具有食療作用 是「補虛勞的聖藥」

烤鴨肉除了烹調口感、香氣四溢之外,接著來探討鴨肉具有什麼食療作用?中醫師吳明珠表示,鴨子生活在水上,吃的食物多為水中生物,所以鴨肉性寒、味甘、咸,歸脾、胃、肺、腎,可大補虛勞、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化痰、清熱健脾、虛弱浮腫。主治身體虛弱、病後體虛、營養不良性水腫。顯然民間認為鴨是「補虛勞的聖藥」。

先知鴨是頤宮長年暢銷的經典菜色。(圖片提供/君品酒店)

先知鴨是頤宮長年暢銷的經典菜色。(圖片提供/君品酒店)

中醫師吳明珠表示,至於先知鴨塞進去的中藥材,可能是一些健脾溫補藥材。(圖片提供/君品酒店)

中醫師吳明珠表示,至於先知鴨塞進去的中藥材,可能是一些健脾溫補藥材。(圖片提供/君品酒店)

凡是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而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鴨肉,更為有益。但是,對於體虛寒,受涼引起的不思飲食,胃部冷痛.腹瀉清稀,腰痛及寒性痛經以及肥胖、動脈硬化、慢性腸炎者應少食,以及感冒患者不宜食用。

鴨肉有「毒」,是真的嗎?中醫師揭真相

台灣民間傳說鴨肉有「毒」,是真的嗎?中醫師吳明珠表示,從前人的體質虛弱多了。對一般生活艱苦的老百姓來說,鴨為水禽,鴨肉性涼,吃寒涼性食物對於虛弱的身體猶如雪上加霜,會讓身體更虛,因此台灣先民說:「鴨肉有毒」是有其道理的,但這種「毒」,並非毒藥的「毒」。

依照民間此說法,推論長皮膚病的人不能吃,手術開刀的人不能吃,甚至還擴大解釋成凡生病的人都不宜吃鴨肉,此觀念頗有檢討的必要。

本草書中最有名的《本草綱目》云鴨肉「甘、冷、微毒」,這是「鴨肉有毒」之說的一個憑據。但到了清代以後,醫書並沒有附和《本草綱目》的觀念,像清代最著名,影響後世甚深的本草著作《本草備要》認為鴨肉「甘、冷」,已經刪除「鴨肉有毒」的說法。《本草備要》不僅沒說鴨肉有「毒」,還把鴨肉視為有補益的食物,功用為「滋陰補虛,除蒸止嗽,利水道」。

當歸鴨湯有助補氣、養血、健脾、去溼。(圖片僅為示意)

當歸鴨湯有助補氣、養血、健脾、去溼。(圖片僅為示意)

鴨肉「微毒」,應來自於鴨肉的「冷」

《本草綱目》於「鴨肉甘、冷、微毒」底下的註解提到鴨肉「滑中(令人拉肚子)」、「發冷利、腳氣不可食(寒性下痢及腳氣病的人不能吃鴨肉)」,可知其「微毒」應來自於鴨肉的「冷」,因鴨肉性涼,所以會令人拉肚子,以及患虛寒性疾病的人不能吃,但這只侷限於某些人不能吃,並非人人都不能吃鴨肉!

先知鴨塞中藥材,中醫師:健脾溫補藥材

中醫師吳明珠表示,至於先知鴨塞進去的中藥材,可能是一些健脾溫補藥材,包括蓮子、枸杞、紅棗丶胡椒、當歸、淮山、蔘鬚、八角、花椒等。主要目的應該是為了健脾溫中、驅寒消脹去膩,以及也有補中益氣的效果。

鴨肉塞中藥確實是一高招,但是,也可以選擇以中醫藥膳簡單替代作法,同樣可以達到健脾溫中、補中益氣的養生目的,以下推荐一道【當歸鴨】,提供大家DIY:

【當歸鴨】

材料:當歸1.5錢、黃耆3錢、陳皮2錢、茯苓5錢、紅棗6枚、甘草1.5錢,再配上生薑1雨、八角2個、桂皮一小段。

做法:

1.將鴨肉用水沖洗乾淨,剁成小塊狀,再放入滾水中略汆燙後撈起。

2.取鍋,加入藥材及清水煮至滾沸,再放入作法1的鴨肉,改轉小火煮約50分鐘即可熄火,或放入電鍋中外鍋放兩杯水,等開關跳起即可配膳食用。

功效:補氣、養血、健脾、去溼。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80/5705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