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身而為人,自殺不是結束生命的好選項。人際疏離、隔代教養、經濟困窘加上共病,讓自殺通報後續關懷難度與複雜性增加。依據統計98%自殺死亡者,自殺前曾罹患一種以上精神疾患,以重鬱症、酒癮、藥癮與人格障礙為最多。本市106年自殺未遂2.342人中疑似有精神疾患者1,149人(49.1%),但經精神科確診僅有637人(27.2%),確診後進入衛生局列管持續關懷的剩331人(16.3%)。憂鬱症有相當高的盛行率和自殺死亡率,對個案暨家屬造成巨大的身心傷害,令人意外的是,有受適當治療者竟低於10%。 自殺事件發生就是一種求救與警訊。如果在關懷的同時可以陪伴就醫,讓就近精神科診所專科醫師為個案看診,瞭解後續就醫的必要性,將能更有效幫助個案早日回歸生活軌道。衛生局配有關懷訪視員17名關懷陪伴自殺者,若察覺有精神疾病疑慮,透過關訪員和厝邊的好醫生合作及時陪伴鼓勵個案進行心理健康檢查,將有利於精神穩定與生命安全之維持,診所醫師為建立醫療信任關係的基礎也是社區健康的守護者。 107年3月16日(星期五),下午1時15分於衛生局林森辦公室5樓記者會由醫院、診所醫師們與市府網絡、區公所、衛生所等共90人共襄勝舉全國首創「社區自殺風險個案追蹤關懷多元照護服務模式」記者會,本市共27家(佔全市36家精神科診所75%)的精神身心科診所踴躍加入,記者會中行動劇開啟:畢業失業苦苦待業喝藥用酒精的ㄚ霖;產後婆媳衝突,先生逃避不理,婆媳衝突中獨自帶新生寶寶的佳佳越來越憂鬱;喪偶後獨居笑容越來越少,對鄰居越來越多疑的阿桂姨等實際案例,詮釋在社區多元照護服務的必要性。衛生局陳怡局長、社團法人臺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李明濱教授、社團法人臺南市醫師公會黃仁享理事長共同啟動「社區自殺風險個案追蹤關懷多元照護服務模式」;下午茶輕鬆方式醫師們與關懷訪視員互相「請多多指教」建立合作初見面友善關係,一起服務我們臺南市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