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台南紅球 賞櫻

鑽研30年 傅永和讓低音提琴愛上巴哈

民生@報/文/陳小凌 2018.02.22 09:54

圖說:NSO低音提琴首席傅永和。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許多音樂家自我挑戰的磐石。NSO國家交響樂團低音提琴首席傅永和卻費時30年研究創新,五年前首度出版「巴哈六首低音提琴無伴奏組曲」琴譜,引起國際樂壇重視與肯定,今年年初再度推出第三張演奏專輯「巴哈六首低音提琴無伴奏組曲」發行。

 

低音提琴強韌的低音共鳴,扣人心弦,但獨奏曲目卻鮮少得問世;許多低音提琴家嘗試演奏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無論依照原譜,或是降低音度演奏,都無法獲得完美,原因是兩種樂器的音頻和演奏技巧是南轅北轍。坊間改編自巴哈大提琴組曲的少數樂譜,又省略太多原著的和弦,失去巴哈樂曲的原韻。傅永和歷經30年的琢磨,在他研發「巴哈六首低音提琴無伴奏組曲」樂譜中,以降低4度的方式演奏,意外發現能充分發揮低音提琴的特色。

 

現年57歲傅永和,七年前在電影「世界的每天早晨」看到古提琴家薩維爾的演奏,引發他的靈感。「薩維爾大量使用空弦,讓琴弦不透過按壓、揉弦的情況下,與琴弓摩擦,發出溫暖而放鬆的聲音,產生自然共鳴!」這讓他驚醒:「應該去尋找低音提琴的自然共鳴,而不是去模仿大提琴的聲音及效果。」

 

就此展開研究,當他發現照原譜降低4度演出巴哈無伴奏大組曲,音域不會太高或太低,而且出現許多空弦的機會,演奏者無需過度壓弦,還給低音提琴原有的高貴音色。

 

2012年8月傅永和前往新加坡擔任低音提琴比賽評審,首度發表了這個版本。首刷不到半年即搶購一空。更受到巴黎歌劇院樂團首席巴伯及柏林藝術大學低音提琴教授吳爾夫的邀請前往舉行講座,對他的發現表示肯定。現年77歲的前倫敦愛樂低音提琴首席湯馬士·馬丁說:「因為這套新的版本琴譜,讓他願意開始嘗試用低音提琴拉巴哈無伴奏組曲。」

 

如今,傅永和的「巴哈六首低音提琴無伴奏組曲」琴譜已在兩岸不少音樂學校中被訂為教材,今年更出版自己演奏的這套版本專輯,就是要證明這套組曲絕對會在古典音樂史上創下紀錄。傅永和說:「直接換一種讀法,就是說本來是低音譜表,我把它變成中音譜表,我覺得是解決低音提琴家三百年來的夢魘,然後它的音域,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可以保有低音提琴的音色。」

 

為了讓這套巴哈低音提琴無伴奏組曲更具有感覺,傅永和特別選在礁溪國小一個樓梯旁開放空間,利用半夜的時間錄製,並以近距離麥克風收音,希望讓樂迷更能體驗低音提琴的低沉共鳴音色。

 

身材魁梧,一頭白髮束成馬尾,加上碩大的低音提琴,傅永和在音樂廳舞台上特別搶眼。他受教音樂教育家張月娥,國小專攻胡琴,考進國立藝專後轉而學習低音提琴。退伍後考取巴黎音樂院獎學金,學成歸國即擔任NSO創始團員至今,目前在北藝大、實踐大學兼任副教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