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藝術家賈茜茹

滔新聞/戴伊妏 2018.02.08 22:00

以“生活感”做為作品的母體,希望作品以一種軟性的姿態存在於幻象與現實的交界,以現實作為幻象的切入點,製造一種難以分辨真假的白日夢狀態。在放大每件單一物品在生活中的存在感時,依舊希望它們透過創作所產生的體量感或視覺感不要太張揚,以免生產出一條全新的、無關於生活狀態的敘事線,而導致作品過度與現實脫軌。順著物品的特性走,與生產出作品之於觀眾關於體量的輕巧觀看關系這兩大要點,一直是每件作品製作手法上的共同目標。

每件作品雖都由一個單一的物件(或相同的種類)為主角所製作,但透過展覽(展場)所生產出相互應對的對話關係呈現的則是我和生活所交錯所生產的片斷,創作狀態就如同過日子一般的心情,有著必須持續下去才能夠完善的狀態,作品在具現我個人當下對真實的生活狀態的所有感知的同時,也成為我書寫生活的方式。

 

藝術家賈茜茹介紹

1984年於台北出生,2012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現居於台北。2012年以「塑膠袋們」一作品獲高雄獎首獎,2013年3-6月駐村於紐西蘭,並舉辦個展「City Color」。2014-2016專注創作於「大勇街,25巷」系列作品,而此一系列的最後「大勇街25巷,末章。」於2016年獲得台新藝術將第十五屆提名。2017 年2-4月受到98B藝術機構邀請,並獲得文化部補助,駐村於菲律賓
。其創作擅長觀察尋找當地的現成物,而後混合在地生活經驗,將物件再現與重製,製造某種相較於真實生活的變異場景。
創作自述
賈茜茹的創作關注日常物品跟人們之間的關係,包含物品的顏色、形狀或是被製造的理由,這些東西通常來自於人們的需求,而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品味跟風格,代表著某種地方精神。藝術家透過收集、撿拾、使用任何得以在日常生活中看見的物品做為材料,聚集這些物件來重現一種分散在人群當中的力量,並且試著混合日常物品和生活經驗,以另一種的觀看方式使其得到一種新的生
命,同時再次讓這種經驗回歸到生活當中,為真實生活中帶來新的體驗和可被想像的空間。

在2016年結束發展三年的系列作品「大勇街25巷」後,將創作的目光從各個私領域的連結,轉向專注至公領域的共感層面上,試圖利用物品探究群體與城市之間的關係。而「城市色彩」系列創作則是接下來發展的新方向。

學歷
2012,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台北,台灣
2007,學士,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係,台北,台灣

重要經歷
2017 受98B單位邀請,駐村於藝術機構-98B,馬尼拉,菲律賓
2016 台新獎第十五屆提名
2016 台南新藝獎2016入選
2015 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國際策展人、藝術家和大眾的集體約會:拉近看見/被看見的距離,台北,台灣
2013 台北藝術進駐計畫2013 Open Call—紐西蘭駐村
2012 高雄獎得主

展出經歷
2017 聯展 「熱帶氣旋」,關渡美術館,台北,台灣
2017 聯展 「真實的餘燼」,朝代藝廊、青雲藝廊,台北,台灣
2017 個展 「SMile」,98B,馬尼拉,菲律賓
2016 個展 「大勇街25巷,末章。」,福利社,台北,台灣
2016 聯展 「Indescribable Figure II」,靜慮藝術,台北,台灣
2016 聯展 「婦女的午後時光」,齁空間,台南,台灣
2016 個展 「大勇街25巷,其之二」,打開-當代,台北,台灣
2016 聯展 「日日湯馬森」,双方藝廊,台北,台灣
2015 聯展 「何以為度?」 2015 福爾摩沙 雕塑雙年展,高雄,台灣
2015 聯展 「12:30的奇異光景」,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台北,台灣
2015 聯展 「VT Show Show-VT推薦展」, 非常廟藝文空間,台北,台灣
2015 個展 「大勇街25巷,」,原行廠域,台北,台灣
2014 聯展 「他者‧距離」—兩岸當代藝術交流展,高雄市立美術館-湖北美術館,高雄,台灣-武漢,中國
2014 聯展 「疆界.擴散」,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有章博物館,台北,台灣
2013 開放工作室「物品命名計畫」,台北國際藝術村,台北,台灣
2013 個展 「City Color」,Te Po Gallery,Auckland,New Zealand2013
2013 聯展 「交換創作計畫貳_情書」,田園城市,台北,台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