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腸道菌對健康有影響,其中益生菌對於保養腸道、預防過敏、幫助睡眠、調整情緒,也有輔助的好處。然而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益生菌產品到底該怎麼挑選,才能真正達到理想中的保健效果呢?有亞洲益生菌之父之稱的陽明大學微生物體研究中心執行長蔡英傑教授便呼籲,益生菌的保健功效,要從「菌株」看起,別再混淆了!
益生菌?菌屬?菌種?菌株?傻傻分不清楚
蔡英傑教授指出,乳酸菌有成千上萬種,其中只有極少數對健康有益的特殊菌株,才能稱為「益生菌」。不同的益生菌株,各自有其特殊功效,如提高精神活性、舒壓助眠、抗發炎、減緩過敏等。事實上就如同維他命A、B、C、D都各自有其截然不同的生理功效,消費者會針對需求來選擇。益生菌也是一樣,不能因為看到都是「益生菌」三個字就混淆。
以國人自行研發的益生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植物乳桿菌PS128」而言,其全名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S128中的 Lactobacillus是「菌屬名」plantarum 為「菌種名」PS128為「菌株名」。即使看到同樣的「菌屬」、「菌種」名,也不代表每支「菌株」有同樣的保健功效。
蔡英傑教授舉陽明大學所開發的益生菌菌株說明,同樣是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植物乳桿菌),便分別有降低壓力荷爾蒙的PS128菌株、降低發炎指標的K21菌株,以及免疫調節的K37等不同菌株,不能說都是植物乳桿菌就都有這三種功能。另外,以國際市場常見的知名菌種Lactobacillus reuteri (羅伊氏乳桿菌) 為例,DSM 17938菌株具有腸胃道保健功能,而ATCC PTA 5289菌株則是口腔健康調節的特殊菌株,各菌株間功能差異甚遠,目前尚無研究方法解釋同一菌種不同菌株間如此大的差異原因,這也是益生菌研究引人入勝之處。
養成從「菌株」出發的益生菌消費習慣
若民眾曾到日本旅遊,應曾注意到便利商店冷藏飲料櫃中的優酪乳,幾乎在瓶身上就能看到大大的英文-數字菌株編號LG-21、PA-3等,消費者也很習慣就不同菌株的功能來選擇產品。蔡英傑教授坦言,日本市場的益生菌消費觀念較成熟,廠商也養成打出菌株名以及相關研究成果的習慣,這部分台灣仍須努力。
那麼該如何挑選合適的益生菌菌株?蔡英傑教授說明,消費者應先了解自己補充益生菌的目的為何?再據以選擇具有完整科學根據的益生菌菌株產品。
益生菌功能的研發進程可簡單分為四代:第一代就是最廣為所知的腸道保健,第二代是免疫調節功能,第三代是代謝機能的調控,而第四代是神經心理功能,也是近年國際醫學界研究最多的保健新知識「菌-腸-腦軸線」的應用,說明腸道其實跟大腦的運作息息相關。此外,也開始有研究單位開發出口腔保健、皮膚保養等專門菌株。
蔡英傑教授在其著作「腸命百歲2」中特別寫到,聯合國世界農糧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都說「看益生菌要看到菌株層次」,便是因為只有經過千挑萬選、科學驗證過的菌株,才能真正稱為益生菌,寫出菌株名,代表背後的研究團隊必須為之負責。而一個經過嚴謹研發歷程的益生菌產品,應該都能透過搜尋廠商揭示的菌株編號,追朔到其研究數據,保障消費者權益。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80/5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