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雖然,蔡英文總統高度重視兩岸關係,接受兩岸和平發展路線,但若要把兩岸關係不繼續走向惡化暴衝,目前只能建立在對蔡英文總統個人克制的期待,我認為,這是很不科學的事情。因此,這次報告,就從幾個面向來說明兩岸的現況與挑戰。
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到台灣後,基本上,台灣當局面對大陸是充滿不友善的對抗敵意。這種態勢,在馬英九擔任總統後開始出現本質上的改變,兩岸關係撥雲見日,確立和平發展方向。然而,政黨再次輪替後,兩岸又重回對抗老路。
雖然,蔡英文總統高度重視兩岸關係,接受兩岸和平發展路線,但若要把兩岸關係不繼續走向惡化暴衝,目前只能建立在對蔡英文總統個人克制的期待,我認為,這是很不科學的事情。因此,這次報告,就從幾個面向來說明兩岸的現況與挑戰。
一、1949年後兩岸關係發展最大成就
習近平主席過去5年間創造出兩岸關係最重大的成就,莫過於:「實現兩岸領導人歷史會晤」,習馬會的歷史重要性不只是在於兩岸關係的突破,更是對當時國際關係造成「潛移默化」的效果,影響深遠。
因此,毫無疑問的,「習馬會」開創出的歷史性成就,確實為兩岸關係創造新模式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
然而民進黨領導人當時的回應,似乎並未吃透大陸釋出的善意,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機遇,相當可惜!
二、蔡英文難以完成答卷
蔡英文擔任總統以來,從就職演說、執政周年演說、今年九月民進黨全代會演說,到十月份出席「兩岸交流30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所發表的種種演說,雖是一再抬出《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藉此表態接受中華民國,但她始終沒有對最關鍵的問題做出解答。
相信從蔡英文總統的角度來看,她認為自己已盡最大可能的完成答卷,因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隱含了兩岸同屬一中的概念,主張這項條例,等於承認大陸地區屬於中華民國領土。所以她從頭到尾,才會迴避北京當局期待她回應兩岸交流的根本問題,也就是「兩岸關係到底是什麼關係」?
同時,蔡英文總統雖承認有「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表面上看起來和大陸主張的「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似乎只有一步之遙差距不大,但大陸十九大報告中除了肯定習馬會的重大成就,也同時重申「一個中國」是兩岸對話的前提。所以,在蔡英文總統沒有對「兩岸關係性質」做出正確處理的前提下,兩岸就無法「對話」,僵局就此確定形成。
就目前情勢來看,蔡英文總統會有改變的可能嗎?我認為不會。因為,一年半前蔡英文總統剛上台時擁有相當高的民意支持,錯過當時的黃金時期,如今她的聲望大幅下墜,民意基礎相對薄弱,更是沒有政治能量回應「一個中國」問題。
尤其,每個政黨都有所謂的「教條」,這使得蔡英文總統在高漲的「反對一中」民意和黨的制約下,更是難以對「一個中國」做出適當回應。因此,在個人因素與內外環境的壓力下,不宜過於期待蔡英文總統會有調整的可能性;兩岸僵局,在現階段可能會是無法避免的事實。
三、蔡政府的兩岸政策不至出現暴衝
儘管兩岸僵局無可避免,但蔡英文在本屆總統任內應當不至於會在「台獨」問題上出現暴衝的狀況。理由大致有三。
(一)從蔡英文本身的性格來看
蔡英文擔任總統以來,陸續歷經了WHA問題、聖多美普林西比斷交、巴拿馬斷交等各種國際挫折,但她基於理解兩岸關係的重要性,即便在台灣內部受到深綠獨派龐大的挑戰與壓力,她並沒有隨之起舞,反應始終節制,而這當然是源自於她性格上的穩定性。
同時,蔡英文總統當年是國民黨培養出的技術官僚,即便當了總統,仍舊有很濃厚的「公務員性格」。也就是說,面臨重大爭議事件也往往會寧可選擇以消極不作為來因應,畢竟,公務員最大的特色就是不急著解決問題;但往好處看,她的性格就是保守可預期,穩定不暴衝。換言之,相較於陳水扁,蔡英文是相對值得信任的對象,這點必須予以高度肯定。
(二)台獨已藉中華民國借殼上市
民進黨的《台獨黨綱》雖主張追求「建立台灣共和國」,但為了取得執政,先是在1999年提出《台灣前途決議文》,陳水扁當選總統後主張四不一沒有,從台灣共和國往中華民國靠攏。到了蔡英文時代,從競選總統時期就提出維持現狀,明確接受《中華民國憲法》。
民進黨無疑已從主張台獨,轉而主張中華民國。這不僅是為了執政,更是基於國際政治的現實與壓力而做出的修正,才會藉著「中華民國」借殼上市,並順利取得政權,這是這個黨相當務實的一面。
(三)深綠獨派喊台獨是喊假的
從以下三件事,可清楚看出民進黨顯然無意為台獨做好準備。第一,蔡政府上台後的能源政策基調就是:廢核。問題是,目前台灣的煤炭、天然氣全都仰賴進口,唯一能夠長期儲備的能源只有核能;因此,廢核後就代表台灣將缺乏長期儲備能源的可能性,一旦發生軍事衝突,就會立刻陷入能源匱乏的危機。
第二則是推動募兵制之後,已讓台灣的軍隊陷入兵員嚴重不足的狀況,未來一旦發生戰爭,將不具備完整的軍事動員能力。
矛盾的是,民進黨內最強勢主張廢核的人,是台獨的精神領袖林義雄;最早決定推動募兵制的人,則是喊出一邊一國的陳水扁。這代表兩位台獨的主張者,根本就沒有做好軍事衝突的思想準備;請問,沒有為可能的戰爭做準備,又怎麼實踐台灣獨立?其背後思維為何?不是糊塗無知,就是説謊喊假的!
第三,日前台灣修訂《公投法》,儘管時代力量堅持將憲法修正案的複決、領土變更案的複決納入公投項目,但民進黨立法院黨團顯然無意這樣做,而是要將領土公投、統獨公投排除在外,證明蔡政府完全無意處理可能的獨立公投。
所以,相對於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提到決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我認為,台灣其實存在「第七個任何」,也就是「沒有任何台獨的可能性」。因為,僅從能源政策與軍事戰備這二件事來看,就已證明台灣根本就沒有不惜與大陸發生軍事衝突的決心、準備與能力。
四、一個中國為政治基礎的民調結果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在今年10月所做的「國政民調」顯示,當台灣民眾被問到「兩岸的政府如果能夠保持對話協商,進行各種交流,整體來講對台灣是好處比較多、或壞處比較多?」有83.5%認為「利大於弊」,僅6%認為「弊大於利」,2.4%認為「利弊各半」。
接著,當民調進一步問到「蔡總統有沒有必要為了恢復兩岸官方對話和各項交流,明確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56.8%回答「沒必要」,28.8%回答「有必要」。
此外,《美麗島電子報》在今年3月份的「國政民調」也顯示,當台灣民眾被問到「對岸的中國政府認為中華民國在1949年已經被推翻,所以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且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時,有72.5%回答「不能接受」,14.2%民眾回答「能接受」。
綜合上述民調顯示出,儘管多數台灣民眾認同兩岸交流,但對「一中原則」仍存有疑慮。在這樣的民意壓力下,勢必讓蔡英文就很難對「一個中國」做出正面回應;而且就連國民黨的政治領袖,也不得不對一中或一中各表趨向保留。這點,從吳敦義態度的轉變,就可看出端倪。
五、維持現狀變成維持僵局
蔡英文總統和馬英九總統都主張「中華民國」;而且,蔡英文總統主張的「維持現狀」,也是希望維持「馬英九主政時期的兩岸關係現狀」,所以,這之中到底是什麼問題,讓兩者會有截然不同的際遇?
馬英九總統對中華民國充滿了宗教般的信仰,承認自己是湖南人,也是台灣人,更以身為「中國人為榮」。礙於現實,馬英九的政府維持著親美的傳統,但是他卻能夠同時得到中國大陸和美國足夠的信任,在這二個大國信任的基礎上,發展出穩定的兩岸關係及相輔相成的中美關係。
反觀蔡英文總統的出身、求學背景,大部分受西方教育,對中國文化、歷史、哲學等涉獵不多,也從未聽說她的演講或文告曾引用中國詩詞、文學,見微知著,由此可以比較蔡、馬兩位的「中國情」。
然而,「維持現狀」的關鍵構成要件,是需要雙方乃至於三方間的「互信」,但缺乏與中國大陸互信的蔡英文,大幅向美國傾斜,頓時喪失兩岸關係、台美關係的「能動性」。當美國成為台灣唯一靠山,對台灣予取予求也是想當然而,而兩岸關係自然從「維持現狀」走向「維持僵局」的失敗結果,且在短時間內絲毫看不出有任何解套的可能。
六、民進黨終將務實面對兩岸關係
儘管兩岸關係的發展暫時停擺,但從內、外部情勢演變來看,北京與台灣當局都有必要,替未來的對話做出準備。
(一) 美中日台博奕
兩蔣時代以降,台灣長期扮演親美日、對抗中國大陸的角色。近年來,經由雙方政府和人民的努力,改變兩岸關係的本質,和平發展路線從此確定,兩岸人民密切的交往也確定了兩岸一家親的事實。台灣政府和人民也逐漸從對抗者轉變為大陸和平發展的參與者,並期待改變過去親美、日的角色。
然而,隨著蔡政府上台後,台灣大量的親日派政客開始遊走台、日之間,試圖引導蔡政府往日本靠攏。而日方確實也樂見兩岸關係一定程度的緊張,因而積極透過各種方式,加強日本對台灣的影響力。所謂的「台日合作共推新南向」,就是在這樣的盤算與脈絡下展開。
同時,日本深知台灣人的悲情性格,於2017年1月、5月相繼變更雙方派駐機構名稱,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日方)、台灣日本關係協會(台方),讓台灣、日本同時出現,滿足部份台灣人追求精神勝利,所費不多卻贏得親日政客高呼勝利!
因此,關心兩岸的人都必須清楚認知,兩岸關係發展停滯的結果,就是讓美、日更肆無忌憚,利用台灣作為困擾大陸的角色。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蔡英文總統本身仍然未因為親日派的動作,而對兩岸問題的處理方式有明顯的改變,這確實也是蔡英文總統另項值得被信賴的優點。但無論如何,美、日勢力見縫插針,是不爭的事實,這無疑會讓雪上加霜的兩岸關係發展增添更多變數與挑戰。
(二) 從內部來看
中國大陸的崛起,已是大勢所趨、眾所皆知的事實;台灣面對這股浪潮,得思考如何搭上這班邁向成功的歷史列車,接受兩岸和平發展路線。所以,無論誰執政,都必須做好準備,讓兩岸融合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目前,民進黨內仍不乏務實理性的知陸派;而扮演白色力量的柯文哲市長,也是從深綠立場走向主張兩岸一家親。
針對這點,柯文哲市長就曾與我討論過,他認為,領導人物是可以改變人民的,這項說法從他今年結束雙城論壇後,獲得多數民意普遍好評可以獲得印證,這也代表了和平發展道路既已確立,大陸崛起也是既定事實,兩岸融合終究是跑不掉的趨勢,未來無論台灣政局如何變動,必然會順應形勢做出改變。
必須體認到的是,大陸在國際政治板塊中,終究是扮演著大國角色;兩岸關係的主導權,最終仍是握在大陸手上。因此,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目標上,除了台灣當局,最重要的是北京當局要如何創造或開啟對話機制,才是雙邊能否破冰的關鍵。
畢竟,兩岸若一直停留在不溝通、不對話的狀態,只期待仰賴蔡英文總統個人性格來繼續阻擋日本與美國的影響力,這恐怕也不是很務實的想法。
現在,民進黨政府仍無法提出符合大陸對話前提的論述,似乎雙方暫時無解,但我堅信大陸領導人的高度智慧,會針對目前無法對話的特殊情況,逐步鋪墊未來對話的準備工作及對話機制,營造兩岸重啟對話的契機,讓「習馬會」所創造出的歷史性成就得以延續,讓兩岸關係能再創另一波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