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認為「孩子好難教」,怎麼都聽不懂、學不會,是不是我的孩子有問題?有20多年經驗的兒童職能治療師阿鎧老師——張旭鎧說,不是孩子有問題,是大人不懂孩子的問題!
孩子總是拖拖拉拉 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媽媽跑來問我:「阿鎧老師,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拖拖拉拉,一定要我一直盯著才寫功課,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快一點嗎?」
這些媽媽們是否曾想過,就是因為她們緊迫盯人,不斷耳提面命的方式,才讓孩子寫作業不專心?因為他們只要聽到媽媽的指令後再行動就好了,不必去思考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該怎麼做,因此專注力自然不在課業上,反而想到了手機遊戲。結果媽媽「苦口婆心」的教導,孩子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讓媽媽更加生氣!
想要讓孩子專心寫作業,建議媽媽們別再當指揮官下達指令了!不妨學著放手,讓孩子的大腦啟動,凡事自己來。當孩子下課回家後不寫功課,直接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時,不妨問他:「你在做什麼?你現在應該做什麼?」這樣的問話讓孩子開始思考、開始計畫,也就是能夠設想自己要做的每一步,而大腦自然也會專注在這些事情上。這樣的做法,讓孩子學會為學習專注力負責任!
越打越不聽話 該拿孩子怎麼辦
佑佑從小被爸爸打到大,犯錯時只要打一打就會乖一陣子。不過隨著年紀漸長,他越來越不怕挨打,因此爸爸下手也越來越重。來診所的前一天,父子倆又爆發口角,當爸爸作勢要打他時,佑佑突然伸出手說:「你打啊,隨便你打啊!打死我吧!」孩子挑釁的言語讓爸爸整個抓狂,沒想到體罰得不到效果,還被反將一軍,面子真的掛不住啊,親子關係也降至冰點。
孩子不反抗,只是認為爸爸打完了,情緒發洩完了,自己也就逃過一劫了。相反地,如果挨打的過程中因受不了而反抗,可能激怒父親,下場一定更慘。其實孩子的言語並非故意挑釁,而是發自肺腑地認為等爸爸出完氣,打完就沒事。
我們能做的就是鼓勵家長用正向態度來引導孩子,請他們多稱讚孩子。可能一開始爸爸還沒辦法做到,因此不妨由媽媽先開始,像是記錄孩子每天表現如何,有沒有值得稱讚的表現。每天仔細記錄孩子的行為,在家長眼中看到的不再只是讓人生氣的事,或許還會發現孩子有好多值得讚許的地方。當你給予孩子正向的回饋,相信他們也會做得越來越好。
當你想打小孩時,請先暫停一秒,思考一下是否能換個方式?有沒有可能用讚美來取代處罰?轉一下念頭,讓自己的情緒和緩一下。
孩子話都記不住 是不是專注力有問題
「妹妹啊,趕快去洗手喔!記得要用肥皂搓一搓,再用水把泡沫沖乾淨,手要完全洗乾淨,擦乾後才能吃點心喔……」姿妤的媽媽帶她回家後,馬上囑咐她要把雙手洗乾淨。一分鐘過後,姿妤從浴室出來,媽媽看了一眼她的手還在滴水,馬上問:「妳怎麼沒把手擦乾呢?」接著又聞一聞她的小手,果然,根本就沒用肥皂嘛!
看到姿妤的表現,媽媽忍不住心想:「為什麼她沒辦法把一件事做好?到底是自己教的方法錯了,還是孩子的專注力有問題?」
像姿妤這樣的狀況,不能全部歸咎於專注力,跟家長教養方式確實也有很大的關係。現代的小孩都被照顧得太好了,爸媽呵護過了頭,反而容易養成孩子的惰性。
想改善孩子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讓他養成動腦的習慣。例如,當你說:「去洗手時」還可以接著問:「洗手應該先做什麼?」當孩子收到這個指令之後,大腦會開始運作,去想:「第一步應該是先開水龍頭吧!」當孩子答對後,可以再問:「打開水龍頭後,下一步呢?」讓孩子一步步地操作加上動腦,慢慢地引導他,才能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當事情做對了 如何有效稱讚孩子
正確的稱讚,能讓孩子得到成就感,也能提升面對挫折的能力,不過並非胡亂讚美一通,而是要師出有名。稱讚之時,請記得對事實的敘述,也就是把孩子實際的作為帶進來,讓他們明白自己做得很棒的部分是什麼,對於孩子人格的培養才有所助益。想要讚賞孩子的優秀表現,又不想錯誤引導孩子,不妨試試「W+B稱讚法」。
例如孩子將課本放回書架,你脫口而出:「你好聰明喔!」(wrong 錯誤稱讚),然後馬上接「你有把書整齊放回書架」(behavior 行為描述),這會讓孩子知道他的聰明才智來自於能把書放好,因此會持續這樣的好行為,也嘗試用其他行為來讓自己「變得更聰明」!
這樣的稱讚方法,不會造成父母們額外的負擔,更能幫助父母觀察孩子的優秀表現,最重要的是,孩子將在正確的稱讚引導下,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並有助於學習以及人際關係的正常發展。
以上內容摘自《請問阿鎧老師》,作者張旭鎧,平安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