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歐美國家比起來,亞洲人中風的比例較高 ; 根據研究指出,造成中風的眾多原因裡面,以收縮壓為最重要的危險因子。2015年初,台灣心臟學會(Taiwan Society of Cardiology)跟台灣高血壓學會(Taiwan Hypertension Society)就提出建議,針對糖尿病、冠狀動脈心臟病、慢性腎病變合併蛋白尿、心房顫動接受抗血栓治療等病人,應該要積極控制血壓,使收縮壓 <130mmHg、舒張壓<80 mmHg。
SPRINT 研究
2015年底,發表在權威期刊 NEJM 的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 (SPRINT) 指出,針對沒有糖尿病但有心血管風險因子的病患,相對於標準血壓控制(收縮壓<140mmHg),積極血壓控制(收縮壓<120mmHg)更能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跟總死亡率 ; 不過,積極血壓控制組別,有比較高的機率會發生低血壓、昏厥、電解質異常、急性腎衰竭等問題。
自動化診間血壓監測 (AOBP)
2017年,台灣高血壓跟心臟學會參考了 SPRINT 跟其他相關研究,提出了新建議。首先,在醫療院所,病人血壓數據的獲取方式,最好是自動化診間血壓監測 (automated office blood pressure,簡稱 AOBP) 。什麼是自動化診間血壓測量?簡單來說,它有以下四個原則,簡稱 EMAU:
使用自動血壓計 (Electronic and automated device):推薦採用標準化的血壓測量設備 ; 在測量前,病人至少要處在休息狀態下五分鐘。
進行多次測量 (Multiple readings):使用自動血壓計,測量三次,每次間隔一分鐘。
數值取平均值 (Averaged mean):紀錄三次血壓數值,取平均值。
保持空間安靜(Unattended and undisturbed spaces):讓病人在休息狀態下,處在安靜不受打擾的診間量血壓 ; 沒有任何醫療人員在場,避免緊張感造成高血壓 (例如:白袍症候群)。
在這四個項目中,最難達到的應該是第四點,原因在於台灣醫療院所的空間有限,較難騰出一個完整安靜的環境來測量血壓。此外,自動化診間血壓監測,並沒有辦法偵測到隱性高血壓 ; 針對這個問題,建議合併居家血壓測量來解決。
(註)隱性高血壓 (Masked hypertension):指病人在診間測得的血壓偏低,導致居家的高血壓較難被診斷出來。
新血壓控制目標
台灣高血壓跟心臟學會指出,自動化診間血壓監測應為優先選擇!所獲得的血壓數值,需參考新的血壓控制目標。
冠狀動脈心臟病、慢性腎衰竭(腎絲球過濾率 20-60 ml/min/1.73 m2)、年紀≥75歲:收縮壓控制<120mmHg、舒張壓不計。
糖尿病、使用抗血栓藥物(預防中風):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0 mmHg。
一般人、中風: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 mmHg。
傳統血壓控制目標
若無法進行自動化診間血壓監測,一般診間血壓測量(非安靜環境,有醫療人員在旁等)所獲得的數據,仍然值得參考!這時候的血壓控制目標,就改為參考傳統血壓控制目標。
冠狀動脈心臟病、糖尿病、使用抗血栓藥物(預防中風):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0 mmHg。
一般人、年紀≥75歲、中風、慢性腎衰竭: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 mmHg。
總結
由 SPRINT 研究可知,血壓控制似乎傾向「愈積極愈好」,但要先確定量到的血壓是否客觀且準確!在醫療院所,若能進行自動化診間血壓監測(AOBP),使用自動血壓計(E)、進行多次測量(M)、數值取平均值(A)、保持空間安靜(U),所獲得的數值會更客觀,更有助於血壓控制。
本文出自:葉峻榳的健康工廠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5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