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日前公布歷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數據顯示,細懸浮微粒(PM2.5)自102年開始手動監測,截至105年已改善17%,二氧化硫11年來則改善43%。另外環保署預計年底提出空汙徵收費草案,國民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李彥秀表示,若無法找到治本的方法,空汙費恐成固定產業的贖罪券。
環保署說明,新草案將把懸浮微粒、重金屬排放及燃氣電廠的氮氧化物納入徵收範圍。另外排放標準訂定需評估健康風險,也將納入草案其中。據《風傳媒》報導,目前統計六輕、台電、台泥等8000家排放廠商,屆時皆需繳交空汙費,最快明年4月可上路,預計一年可增加12億的空汙基金。
台灣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接受《聯合》訪問表示,過去空汙費開徵過低,恐讓廠商汙染有「繳錢了事」的心態,也不願多花錢提升空汙防制設備。呼籲政府這次一定要讓廠商「有感」。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錢建文則認為,除了防治,應變機制也很重要。例如規劃室內運動場,在空汙季節中,學生可在室內運動。
不少民眾質疑「徵收空汙費會讓空氣變好?」、「徵收費流向?」。李彥秀昨也向政府表示,台電已提出開徵後會反映成本,恐讓用電成本增加,物價也隨之上漲。空汙費應有更完整的面向考量,環保署、經濟部不能認為開徵後,霧霾問題會自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