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列夫席茲8天挑戰32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民生@報/文/陳小凌 2017.09.20 10:19

烏克蘭鋼琴家列夫席茲。鵬博提供。

 

貝多芬對於所有學習音樂的人而言,都像是一個巨大的父親,尤其是他橫跨近30年,被譽為「鋼琴新約聖經」的32首鋼琴奏鳴曲。今年適逢貝多芬逝世190年紀念,烏克蘭鋼琴家列夫席茲將於9月26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奏廳,挑戰連續八場馬拉松音樂會,全程背譜演奏全本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創下台灣首次由一位音樂家獨立完成的紀錄。

 

理解貝多芬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藉由這32首鋼琴奏鳴曲,重訪他的生命軌跡,直視他個性中的不同面向,從至高無上的「樂聖」重新變回為一個活生生的人。

列夫席茲極度推祟貝多芬的成就:「只有在刺瞎了自己的雙眼後,伊底帕斯才得以看見真理。同樣地,失聰後的作曲家要我們張開耳朵聆聽一切,而不只是單純的『聽』。音樂與生命的真理,這燃燒的炙熱感,驅使你一次又一次地想要回到貝多芬身旁。」

 

他說,貝多芬的作品就像是莎士比亞的劇作,把人性的各種喜怒哀樂都表達無疑,因此演奏他的作品是相當享受的事,「事實上貝多芬這32首都是極難的作品,而且每一首都是彈得愈多就愈覺得困難,也會發現愈多的挑戰。不僅是技巧上的,更是心靈上的;同時他也是一位的先鋒者,每一首奏鳴曲,乃至於每一個樂章,你都可以感受到貝多芬想要打破傳統框架的野心。在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親近的過程中,「『熱情』與『同情』是同源的兩個單字,如姊妹般關係緊密;在貝多芬的筆下,前者滋養著後者。你可以發現,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愈到晚期,個人式的熱情愈減,而憐憫世間的同情愈增。」

 

列夫席茲強調這八場馬拉松音樂會:「我堅持按照作曲家發表的年代順序演出,就是希望聽眾們能與我一起共同見證貝多芬的心靈歷史。份量雖然重,但會是很難得的一次體驗:貝多芬身為一位作曲家,他是如何不斷『進化』的;更精確地說,就是他一生持續打破音樂疆界的過程。」

 

列夫席茲1976年出生於烏克蘭的哈爾科夫,五歲時被送到莫斯科格涅辛音樂中學特殊班向柴琳克曼學習鋼琴。之後列夫席茲在俄羅斯、英國與義大利深造,先後向顧德曼、特洛普、布蘭德爾等鋼琴家學習。1994年,列夫席茲在格涅辛音樂中學畢業音樂會上彈奏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獲日本Denon唱片公司灌錄成唱片,同時入圍當年的葛萊美獎,《紐約時報》的樂評羅斯史坦(Edward Rothstein)更是大為讚揚列夫席茲的演奏:「這是繼顧爾德之後,最具影響力的《郭德堡變奏曲》鋼琴詮釋。」他的演奏核心,正是被譽為「鋼琴舊約聖經」的巴赫全本平均律,及被譽為「鋼琴新約聖經」的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