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練習曲孩子林茲電子藝術節獲佳評

民生@報/文/陳小凌 2017.09.14 13:49

《練習曲Étude》在藝術節開幕現場。(圖/廣藝基金會提供)

 

台灣兩個數位藝術作品《練習曲Étude》與《孩子L’Enfant》日前受邀至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中心9月展演活動。《練習曲Étude》被藝術節特別安排擔任藝術節開幕演出,《孩子L’Enfant》也在藝術節文宣中,被指定為首選推薦節目。

 

今年林茲電子藝術節策展主題為AI人工智能,探討現今數位科技全面滲透人類社會,甚至直接影響社會行為,而這兩種對立的元素,在藝術創作的力量下,試圖找到連結溝通的橋樑,也企圖反映藝術文化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文化部與廣藝基金會共同合作的QA Ring跨域計畫,今年推介這兩個作品,《練習曲Étude》在2016年由數位藝術家王新仁創作,結合數位音樂與互動感應裝置,甚成為八仙塵暴傷友復健應用程式。今年由新生代藝術家張欣嘉與杜易昂接棒發展成完整長篇作品,5月已於丹麥點擊藝術節(Click Festival) 首演。

 

這次在林茲藝術節首日於展場主舞台擔任開幕演出,有別於一般側重聲光刺激視聽的表演,《練習曲Étude》藉由場館中所設置的互動音樂裝置,讀取觀眾使用肢體所創作的音樂片段,融合於音樂演出中,除了展現台灣特有的音樂風格,也傳達出今年藝術節著重虛擬數位與真實社會間的相互激盪。《練習曲Étude》在林茲演出結束後,將於9月繼續柏林數位空間巡演的行程。

 

《孩子L’Enfant》則為數位藝術家羅禾淋與陳依純共同創作,以飛行器為主軸,試圖探討種族、移民、生死等議題,透過四個階段的裝置與影像呈現,激發觀者對現實生活的包容與反思。演出運用飛行器結合追蹤攝影,擷取現場畫面做即時投影,藉由程式設計運算達到影像之間的即時互動,使觀眾從飛行器與互動感應裝置的體驗,完成一場數位劇場的旅程。

 

《孩子L’Enfant》使用輕巧四軸驅動飛行器,近距離與觀眾做互動,演出後觀眾表示深受震撼,強烈感受到藝術家所舖陳的精神壓迫。QA Ring計畫導師丹麥點擊藝術節總監Mikael Fock在觀賞演出後給予作品的高度評價,認為作品透過飛行器,不只在技巧上展現藝術家在程式設計的高度專業,也巧妙結合數位藝術與社會關懷議題。

 

而法國Stereolux數位藝術中心總監Cédric Huchet也表示作品中所展現的人文深度及意涵令人驚艷,並提出邀演意願。《孩子L’Enfant》首演場吸引大量觀眾前來觀賞,在藝術節閉幕前的演出,甚至午夜場,總共6場演出,場場演出皆滿座。

《孩子L’Enfant》於林茲電子藝術節演出現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