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築橋四十年 劉煥獻紀實台灣畫廊史

民生@報/文/陳小凌 2017.09.11 09:10

東之畫廊的創辦人劉煥獻築橋四十年 陳小凌/攝影
 

在藝術經紀的語境中,畫廊為觀眾與藝術品搭起了一座平易近人的溝通橋樑。作為東之畫廊的創辦人與經營者,劉煥獻築橋四十年,今以從事畫廊經營四十年的人生閱歷,現身說法,為讀者講述臺灣畫廊發展的成長故事! 


「我有一個夢,想搭起一座美麗的橋, 交織建構,雙向進行論藝術, 因為有方橋,平行無距離。 」「每個人,自當扮演『橋』的角色。 我在臺灣美術的園地,落地耕耘。」劉煥獻以第一線文化人的觀察視角,透過珍貴的親身見聞,帶領讀者回顧畫廊經營的箇中滋味,以及縱橫臺灣藝術市場四十載的高潮起伏,為目前仍餘留大片空白的臺灣藝術市場歷史,繪上經過年歲淬鍊的動人彩筆。

 

『橋的角色: 畫廊風雲四十年』集結51篇短文,收錄包括藝術家展出前的來回協調、達官政要冠蓋雲集的開幕趣談,以及沒沒無聞畫家一夕變身巨匠的藝界經緯。

 

劉煥獻說:如郭雪湖的『南街殷賑』原作品,在東之畫廊展出之後,不久就被臺北市立美術館收藏了,顏水龍的法國坎城海灘油畫原作。展出之後,也被臺中國美館收藏。而其中他最津津樂道的是舉辦「任瑞堯畫展」之前,是畫家從大稻埕離別臺灣返回廣東家鄉60年後,我寫信邀請他老人家返臺舉行個展,時為1989年末。

 

「郭雪湖與任瑞堯二位畫中男主角,真人真事在畫展中同時出現,一起回顧童年在大稻埕之趣事。我能親臨現場,傾聽他們的繪畫生涯故事,何其有幸。」畫展結束之後,任瑞堯還要劉煥獻帶他重遊舊地,回到迪化街上重溫舊夢,還手指著那一間房子是蔡雪溪老師的畫室,以及這曬穀廣場一邊角落,與郭雪湖倆小玩樂踢毽子的地方,而走到民生西路374號(上真香食品)亭仔腳前,回憶兒時與楊三郎在此店家前,試吃烏魚子的糗事。

 

年近八十,劉煥獻說:前四十都是別人給我的,父母、師長、親友、社會,給了我很多的養分,後四十及今後,都將給了別人,自當扮演「橋」的角色,經營「畫廊」,正好滿足了我一生的夢想。他說:「橋的縱橫方向意味著, 這是一場學術與市場雙向的橋樑。 文化傳承與自由演化,進行交流, 畫廊或許正扮演著平行與交叉的半個角色。 」這是本紀實台灣藝術產業發展回顧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