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白內障患者十年激增近5成 3招預防水晶體太早熟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7.09.07 17:51

57歲從事保險業的邱女士,過去的視力1.2,曾經被診斷出白內障卻不以為然,但最近2年明顯感到開車時害怕強光,使用電腦時需把字級調大才勉強看得清楚,整理一份保單要花過去2至3倍時間,加上因常把眼鏡推到鼻樑下方,給人「高姿態」的錯覺,才決定正視白內障的問題,並在與眼科醫師討論後接受白內障手術,找回清晰的視力。

白內障是一種因眼球表面的水晶體混濁,導致視線模糊的眼疾。

白內障是一種因眼球表面的水晶體混濁,導致視線模糊的眼疾。

驚!白內障人口十年激增近5成

白內障是一種因眼球表面的水晶體混濁,導致視線模糊的眼疾。近年來,國內白內障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國內白內障患者門住診人數在94年約71萬人,但104年卻激增到104萬人,短短十年的增幅將近5成,其中35至54歲的青壯年罹病人數成長比例更高達6成以上,成為國人眼睛健康的隱憂!

高度近視族小心!白內障恐提早10年報到

造成白內障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老化、高度近視、糖尿病、遺傳和藍光暴露等,其中,眼科醫師張正忠特別提醒「高度近視族」和「3C族」。臨床研究發現,近視度數在500度至1000度的高度近視族群,白內障報到的時間比一般人提早5到10年,且需動白內障手術的比例是2倍以上。而長期接觸3C藍光,雖然不會直接造成白內障,但水晶體不斷被「加熱、催熟」,傷害一點點累積,也容易導致白內障提早發生。

預防白內障:三多、三少、定期眼睛檢查

張正忠醫師表示,預防白內障的最好辦法有「三多」和「三少」:多看遠方、多看綠色、多讓眼睛關機休息;少用3C產品、少熬夜、少做揉眼和甩頭的動作。此外,他也建議,一般人最好每年做一次眼睛檢查,高危險族群則是每半年一次;還有,若發現近期有視力模糊、視力惡化快速的情況,都可能是白內障的警訊,應立即就醫檢查。

張正忠醫師(左二)和潘志勤醫師(右二)表示目前有進階的多功能水晶體可供白內障患者選擇,有助滿足遠中近距離的用眼需求。左一為患者邱女士。(攝影/駱慧雯)

張正忠醫師(左二)和潘志勤醫師(右二)表示目前有進階的多功能水晶體可供白內障患者選擇,有助滿足遠中近距離的用眼需求。左一為患者邱女士。(攝影/駱慧雯)

白內障手術救視力 滿足「中距離」生活視距成普遍需求

一旦確診為白內障,手術放置人工水晶體往往是找回清晰視力的最終且最有效辦法,然而市面上的人工水晶體選擇不少,該如何選呢?眼科醫師潘志勤表示,現代人一天的生活大小事,從寫字、看文件、打電腦、用平版、開車看儀表板、看行車導航,以及煮飯、炒菜、挾菜、化妝等,幾乎都在40至60公分、一個手臂內的距離完成,而這段「生活視距」的視力清晰度,正好也是現今白內障患者的普遍需求。

然而,過去的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和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主要在於改善遠距離和近距離的用眼需求,患者術後想要看清楚中距離的事物,還需搭配老花眼睛,相當麻煩。幸好,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目前已有進階的多功能黃色水晶體可供選擇,不僅利用光動科技提高光能利用率,同時滿足遠中近距離的用眼需求,黃色鏡片還有過濾藍光和紫外線的作用,可以保護視網膜。

只是,潘志勤醫師也強調:「沒有一種人工水晶體是完美的!」白內障患者若想植入最適合自己的人工水晶體,一定要多花時間和醫師討論常用的生活視距和視力需求,才能較符合期待的術後視力。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70/54299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