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崑曲舞踊三味線 台日攜手繡襦夢

民生@報/陳小凌 2017.09.04 12:06

當臺灣的崑曲與日本的傳統藝能舞踊、三味線合作演出,將爆發什麼樣的創作火花?國光劇團與日本橫濱能樂堂合作的《繡襦夢》,2018年6月將於日本橫濱能樂堂首演,緊接著9月於台灣戲曲中心公演。

 

在文化部與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的媒合下,日前由橫濱能樂堂館長中村雅之與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吳榮順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副代表郭仲熙、駐日臺灣文化中心朱文清主任、國光劇團團長張育華等共同出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吳榮順則指出:京崑戲曲和日本的能劇、歌舞伎、舞踊、三味線等傳統藝能,都是屬於全人類共同的非物質文明瑰寶,此項合作案從橫濱能樂堂中村雅之館長2015年來臺訪視臺灣戲曲現況,確定與國光劇團合作,到邀請熟悉日本表演藝術的林于竝教授擔任顧問,與國光劇團團長張育華及中村館長共同策劃,選取與能劇故事《松風》相呼應的中國古典故事《繡襦記》,以崑曲與舞踊、三味線、偶戲的合作確定表現形式並完成劇本及作曲,迄今已歷兩年,其間的溝通與磨合過程非常辛苦,但也是最可貴的創作激盪。

 

國光劇團團長張育華說:1919年京劇大師梅蘭芳東渡扶桑的公演,迄今將近百年,仍是戲曲史上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大盛事,日本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也非常雅好崑曲,親自學習、扮演崑曲《牡丹亭》造詣深厚。國光此次合作由曾經於紐約林肯藝術中心主演足本《牡丹亭》的京崑小生溫宇航主演《繡襦夢》,格外顯得意義非凡。

 

 

《繡襦夢》演出內容以崑曲為主體,結合舞踊身段與三味線音樂,編劇林家正與國光藝術總監王安祈提出「鄭元和與李亞仙」故事題材的崑劇《繡襦記》,拈出「等待」為共同情感焦點,再以一件作為情感依附物件的「繡襦」,串連起跨國界的文化交流創作。

 

全劇由劇場導演王嘉明,柯智豪音樂統籌,崑曲編腔孫建安,並加入現代偶戲元素,石佩玉擔任偶戲設計與操偶。日本三味線藝術家常磐津文字兵衛,擔任音樂創作與演奏。

 

演出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為傳統崑曲《繡襦記》折子〈蓮花〉,由溫宇航飾鄭元和、劉珈后飾李亞仙;第二段演出為與能劇《松風》相同故事情節之日本傳統舞踊《汐汲》,由舞踊家藤間恵都子、水木佑歌主演。第三段新編《繡襦夢》同樣由溫宇航飾鄭元和,劉珈后飾演與李亞仙形象重疊的繡襦,音樂除了崑曲之外,也加入日本傳統講唱形式的長唄,以及常磐津文字兵衛的三味線演奏。溫宇航的表演也將融入部分舞踊身段,由藤間恵都子擔任舞踊指導。

 

(京崑小生溫宇航在台日合作繡襦夢擔綱/國光提供)

 

《繡襦夢》預定2018年6月9日、17日於橫濱能樂堂首演,6月10日新潟市民藝術文化會館能樂堂、6月16日豐田市能樂堂巡演,9月14至16日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演出。

 

這次跨越國界與劇種實驗創作,國光已逐步打造臺灣京崑戲曲新美學,隨著創作能量的日趨成熟,將是探索未來的重要面向,非常期待這次的合作建立新標竿。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