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睽違十年 國光NSO再攜手快雪時晴

民生@報/文/陳小凌 2017.08.28 18:05

NSO再攜手快雪時晴大戲。國光提供。

 

從故宮十大鎮館之寶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發想,國光劇團十年前首演的新編大戲《快雪時晴》,睽違十年,應國家兩廳院歡慶三十週年之邀,10月27至29日在國家戲劇院再度演出四場。

 

《快雪時晴》是國內第一次傳統京劇和交響樂團的合體演出,結合西方聲樂和東方京腔。創排導演李小平,時隔十年,復排導演由今年五月加盟國光的戴君芳與資深導演王冠強合作,保留原創劇本與音樂編曲,但全面更新了舞台設計、結合影像設計、水墨、膠彩、聲音、影像等等當代新媒體藝術,締造全新的劇場氛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吳榮順表示:「一齣戲能經歷十年還令戲迷懷念,那就是經典﹔能跨越和融合中西,那就是歷史的見證。」

 

國光當家老生唐文華主挑大樑,今天他透露十年前首演時不為人知的幕後花絮﹔第一次和NSO交響樂團同台演出,之前樂團受不了京劇文武場的音響,要求兩者加一降音板﹔其後幾度彩排,正式演出已能合作而去除。同時,他發現指揮簡文彬對樂團的要求很嚴苛,相對對京劇演員出錯,只回過頭看一眼,十足是全場演出的靈魂人物。「十年前的舞台裝置很克難,在台北中山堂的旋轉舞台上演員要拿捏得很精準,因為妹一場演出的速度和時間不一樣,當時每場演出都是挑戰﹗」

 

京劇天后魏海敏說:「這齣戲是說每個人對『家鄉』的戀想:對我個人的戲劇生涯是個挑戰﹔全劇我沒有唱腔,五分飾大地之母和裘母﹔但我覺得自己是這齣戲的靈魂,唐文華畢生在追尋快雪時晴帖,而這正是戲人生,非人生﹗」

 

《快雪時晴》全劇從收到《快雪時晴帖》的王羲之摯友張容開展一段追尋摯友手札的旅途,穿越東晉、唐、南宋、清朝直到台灣當代,在原鄉與他鄉之間上下追索「何處是故鄉」,這段探索安身立命的歷程,是跨越時空的千載寄語,也是京劇與交響樂共譜的聯奏樂章。

 

故事另有兩條支線:其一是一位母親生養了一對兒子,卻分別投入兩國陣營,成為野心家逐鹿爭霸的馬前卒,手足相殘傷透了母親的心。另一則是當代台灣人參與國共內戰而至家庭離散的生命經驗,種種故事終於啟發張容領悟了王羲之與後代兒孫在江南「新故鄉」重新安身立命的抉擇。

 

此次演出也與故宮合作,10月4日故宮推出「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特展,屆時可以一睹《快雪時晴帖》真跡風采!

 

《快雪時晴》除了唐文華、魏海敏和男中音巫白玉璽領銜之外,也邀請近年嶄露頭角的音樂劇演員張芳瑜與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加入演出陣容;音樂由NSO國家交響樂團與國光劇團的文武場合作,亦邀請二胡音樂家張舒然協力演出。國光團長張育華表示:「此戲以書法經典入戲,既呼應當代心靈,更彰顯台灣京劇的創新美學與人文內涵。」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