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IMAX總裁:3D電影已逐漸在北美退燒

匯流新聞網/編輯部 2017.08.02 11:00

匯流新聞網記者洪雅筠/綜合報導

你能夠想像曾經風靡的3D電影,現已逐漸退燒了嗎?自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於2009 年推出《阿凡達》(Avatar)時,就引起了大眾對3D電影的注意,其電影票房更累積超過27億美金,看準這樣的趨勢,不少電影公司投入了更多資金於3D電影上,而後3D電影就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起初觀眾對這樣的視覺效果感到驚喜,但現在似乎已對3D的觀影方式感到疲乏了。

IMAX 公司的總裁桂格佛斯特(Greg Foster)日前在訪談中表示 :「2D的電影需求量已經開始超過3D電影,至少在北美是這樣,並且觀眾也相當清楚他們對於2D電影的喜歡超過3D電影。」而這或許也多少受到Netflix等網路OTT的出現所影響,觀眾看電視的模式大幅改變,人們進電影院的意願也隨之下降,更遑論要觀眾對票價更高的3D電影買單。

20170801a11a01▲從圖表中可看出,3D電影票房在全美總票房中的佔比於2009年達至最高峰

3D電影為一種使用立體鏡視覺顯示系統,再製畫面將左右眼平面投影影像立體顯現成像,而令觀眾對影像產生立體深度的技術,當然,得於電影欣賞時配戴適合的立體眼鏡,
不過由於大家對於3D電影的熱度已下降,對於這種需要戴上立體眼鏡觀影的模式也就不再像過去那樣熱衷。

其實最大的問題的點在於:層出不窮的商業電影。每週只要到電影院去就能看到最新的3D、IMAX 規格電影作品,而許多3D電影並不是真的以3D技術進行拍攝,皆是到後期才被「硬轉」為 3D 版本,這樣的方式也讓許多視覺效果的呈現上無法真正配合3D電影的特性;就拿2012年的《寒戰 2》來說,原於香港上映時是2D,但引進至大陸上映後便被轉為3D版本,不少觀眾摘下立體眼鏡後才發現,其實只有字幕較為3D,其他畫面則並無太大差別。

3D電影的收益對於電影公司來說太過誘人,將電影從2D轉製成3D版本的成本就比拍攝3D電影來得小十倍,而3D電影卻比一般電影的票價貴上60至70元不等,如此,到了後期許多標榜有3D效果的電影也就真的不那麼3D了。

【匯流新聞網】不和Netflix合作,《敦克爾克》導演諾蘭擁有怎樣的堅持?

近期推出新作《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的導演諾蘭,即完全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而不製作3D效果的電影作品,但其所帶來的效果似乎比3D來得更吸引觀眾的眼睛;
諾蘭曾這麼表示過:「3D技術是為了給每一位觀衆提供一種獨特的個人視角,這種體驗對於電子游戲玩家或者那些需要身臨其近感受的技術産品更加重要,但如果你只是要尋找一種電影院的觀衆體驗這就不太合適了。」

當然,不可否認3D電影仍有它的市場存在,誠如近期所推出的《魔鬼剋星》(Ghostbusters)、《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皆在3D效果上發揮的亮眼;甚至接下來將推出《阿凡達》續作的導演詹姆斯卡麥隆,也曾提及3D是很棒的技術、前景仍然看好,更表示「不用眼鏡就能看3D」是很有可能實現的未來,不過也讓人好奇究竟他是會堅持使用3D規格上映或順應這股趨勢將主力放在2D,屆時就讓大家引頸期盼了。

消息來源:hypespheretheplaylist

延伸閱讀:
【匯流新聞網】Netflix高管:信不信由你,電影產業的未來在線上訂閱
【匯流新聞網】投資人看衰電影產業 IMAX大裁員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熱門關鍵字:

3D IMAX 電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