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由莫斯科國立大學專為高中生舉辦的國際青年學生物理辯論錦標賽,日前在新加坡舉行第30屆競賽,代表台灣與賽的國家代表隊勇奪銀牌殊榮,擔任隊長的竹科實驗中學數理資優班學生黃安榕說,這項台灣之光的榮耀,完全歸功於團隊成員的「專責分工、合作無間」;至於其個人成功肩負隊長領軍達陣任務的感想,黃安榕同學一如其參賽冷靜地整理思緒回應說,「透過持續不斷地培養自我思辨能力,挑戰問題、思索方案,翻轉創新、付諸執行!」 1979年莫斯科國立大學(Moscow State University)專為其國內的中學生,首先創辦物理辯論競賽,是為「國際青年學生物理辯論錦標賽」的前身;1988年擴大為國際競賽,每年七月前舉行,賽程約八天,由參賽國輪流主辦,該項競賽定位為團隊競賽,每一參賽國選派至多由五名高中學生組成的國家代表隊參賽,另隨團領隊教授二名,其中一位出任國際評審委員會委員,另主辦國有權可加派一隊參賽。 今(2017)年在新加坡舉行的係第30屆國際青年物理辯論競賽,計有31個國家參賽,我國國家代表隊成員的選拔相當競爭,今年參加國內賽隊伍創最高紀錄,計有29隊(約145位學生)參賽,賽後包括個人傑出表現獎在內,約12-15位學生進入培訓隊,然後再經培訓後,挑選5名成為國家隊,進行集訓;這五位成員包括隊長黃安榕 (新竹科學園區實驗中學),以及沈子耕(高雄中學)、謝育維(建國中學)、林均儒(協同中學)、王宇希(協同中學)等隊員。 國際青年物理辯論競賽可謂係一場全球重量級的學生競賽,各國選手必須同時具備知識力、邏輯力、語文力(全英文比賽)、反應力,台灣隊今年拿下第二名(以極微差距由中國隊奪冠),表現非常突出。黃安榕同學說,事實上,在與中國隊較勁過程中,台灣隊的報告分數勝出中國隊,由於台灣隊成員非來自雙語學校,在英文的表現上吃虧,但在理論、論證、反應、解題等表現,尤其團隊成員整體表現非常有默契「各職所司、專業分工」,均遠勝中國隊。 對於團隊成員來自各方精英,如何扮演好隊長角色及領軍達陣任務目標,在青澀靦腆的黃安榕同學眼神中,透露出其領導有方、以「得」服眾的自信心,他說,大家目標都一致係「勢在必得」,因此,透過彼此討論個人的專長進行分工,他們探討的題目包括望遠鏡的成相性質,還有木棍的排列及玻璃的表面張力,並探討陀螺儀的三維空間感,這些物理題目事前要先討論及實驗,並要經過論證後提出質疑,過程中花費很多時間討論,尤其要謀合所有成員所長,然後在競賽中,整體發揮「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勁力! 受到母親藍如瑛女士啟蒙影響,黃安榕同學從國中時即參加許多探索學習活動,包括自行車隊、棒球隊等運動,潛移默化中養成團隊競技的精神,尤其累積不斷自我思辨挑戰、謀求突破的創新能力;在黃安榕同學的求學過程中,看到了當今掀起教育顯學強調「培養思辨能力、推動創新未來」的量子教學模式。黃安榕說,這次獲選代表國家參加國際競賽,非常感謝媽媽過去鼓勵他參加多元探索學習活動,讓他養成思辨解決問題的能力,未來將會繼續從事物理研究,「希望透過思考、挑戰及創新、研發等,翻轉並創造未來!」 (圖/竹科實驗中學數理資優班學生黃安榕(左)和實驗中學校長黃芳芷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