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陸光隊長青屹立半世紀 選手跳傘趣事橫生(系列二)

軍聞社/ 2017.06.12 08:51
陸光隊由於陸軍編制大、名額多,好手來源不虞匱乏,直到88年併編為國軍隊、91年改制為替代役國訓隊,才正式走入歷史。(中華棒協提供)文化、輔大總教練陳進財(左)、葉志仙(右),從高中、大學到軍中球隊,都分屬不同陣營,締造「一輩子都在對決」傳奇。(軍聞社記者李一豪攝)旅日名將郭源治回憶陸光隊時期跳傘經歷,對他的棒球生涯影響甚鉅。(軍聞社記者李一豪攝)臺體大校長林華韋曾是陸光隊一員,循著臺灣棒球發展脈絡,說明軍中棒球隊的貢獻。(軍聞社記者李一豪攝)

(軍聞社記者李一豪臺北12日電)綜觀軍中棒球隊長達半世紀以上的發展過程,雖然空軍的虎風隊成立較早,但陸軍的陸光隊因為陸軍編制大、抽籤名額多,以致好手來源較不虞匱乏,反而成為最長壽、歷史最久的軍種球隊,在海、空軍相繼於民國62年、79年解散球隊之後,陸光隊直到88年併編為國軍隊、91年改制為替代役的國訓隊,才正式終結軍中棒球隊的歷史;也因此,陸光隊成為培養出最多好手的軍中球隊,例如廣受球迷崇拜的旅美名將陳金鋒,就是末代陸光隊的主力之一,他在87年以陸光隊選手身分獲選國手,參加世界盃棒球賽一鳴驚人,轟出5支全壘打,才受到美國職棒球探系統注意,因而在退伍後赴美挑戰,開啟傳奇生涯。

 另一方面,臺灣棒壇自早期以來,四級棒球當中,除了少棒階段以外,都各有傳統名門對戰戲碼,青少棒、青棒最著名的是「北華興、南美和」,而當年華興、美和兩所中學畢業的球員,幾乎全數壁壘分明地各自進入輔仁、文化大學就讀,形成大學時期的「梅花旗」對抗賽,等到大學畢業後當兵,當然就是「陸光」與「虎風」的戰場了,乃至於後來業餘成棒的合庫、台電,以及職棒初期的「龍象大戰」,這些都是棒壇一代接一代,蔚為風潮與話題性十足的組合。

 這一日,天母球場,106年甲組成棒春季聯賽的賽場,兩位分率文化、輔大出征的教頭陳進財、葉志仙,聊起「一輩子都在對決」的巧合,開玩笑地直說不想和對方站在一起受訪,而談到「陸、空對決」時的比賽張力,一路從華興、輔大、陸光打上來的葉志仙總教練說,軍中球隊的對決氛圍非常明顯,因為服兵役在球隊裡,唯一的目標就是希望有好成績,且平常球隊沒有在出操,都是專注於訓練,長官要求的目標就是贏,所以當時對成績看得很重,尤其是陸光、虎風之間的競爭,更是輸不得。

 至於從小打美和、文化直到虎風的陳進財總教練,回想當初在「教官」曾紀恩的麾下,他說「我們那時候很怕被歸建,所以你只要練習態度屌兒啷噹,或是比賽有嚴重的失誤,他(曾紀恩)的口頭禪就是『準備給我歸建』!哇!大家的壓力就來了。」足以說明兩隊絕不想輸給對方的緊張態勢。

 虎風隊的「教官」曾紀恩帶隊嚴格,但其實陸光隊的成員也面臨另一種「威脅」與考驗,那就是跳傘;現任國立臺灣體大校長林華韋回憶,他在民國69年當兵進入陸光隊,由於陸光隊隸屬空降62旅,雖然球隊通常是不須跳傘的,但有時戰績不好,體育官就會威脅「再不好好打,通通送你們去受傘訓!」林校長說,他當兵兩年成績都不錯,所以很幸運地沒有跳過傘,但是早一年入伍的曾智偵、郭源治那批選手,確實是跳過五次傘,完成基本傘訓。

 談到這一段特殊經歷,目前執教於中道中學的曾智偵教練還特別澄清,跳傘的緣由是當時剛好碰上「總動員」,陸總部認為棒球隊在空降62旅,怎麼可以沒有跳傘,所以全隊就去受傘訓了;至於受訓的趣事當然少不了,曾智偵說「像我們棒球選手個個好像非常威武有力,體格這麼好,但是當你要從高跳塔跳下來的時候,我不好意思講哪個選手,教官要他跳,站在高跳台,那個手就是扳住門,就是不跳,後來教官也沒有辦法,就説『那就下一個,待會再叫你跳』,結果他手一放開,教官就從上面把他踹下來。」

 而旅日名將郭源治則回想跳傘經歷對他棒球生涯的影響,「因為我在日本打球那麼多年,常常緊急上陣擔任救援投手,跳傘對我影響就很大,因為在投手丘上,你再怎麼覺得可怕、再怎麼有壓力,再怎麼發生問題,從來比不過我跳傘的時候,萬一傘不開,我可能發生的那種意外,相比起來,投球沒有那麼可怕,所以說,當兵跳傘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幫助,是一個很好的改變。」郭源治還補充,當兵與打球,有些部份性質相近,「因為棒球是一個團隊的,有一個責任在的,也很講求臨機應變,而且訓練的時候也很要求、苛刻」,他覺得兩者相互截長補短,取得對方的優點,是很好的現象。

 除了這兩位名將跳傘的經歷,林華韋校長也聊到一段有趣的故事,他特別說明當初陸光隊球員入伍後的流程,雖然球員在新訓結束後是分發到空降62旅,但由於空降部隊都要先經過屏東空訓中心的傘訓,棒球隊如果沒有到新訓中心去帶球員,那麼球員就會與其他新兵一樣,被送去屏東受訓;有一年,林華韋已經是球隊的老兵,被派去臺南的新訓中心帶李居明(前職棒兄弟象隊名將,人稱「棒球先生」),但是到的時候晚了一步,李居明已經被載去屏東了,後來他趕緊拿著調兵的證明趕到屏東,「哇!新兵一排排地都坐在那邊,李居明一看到我,就像那個快溺水的人看到救生圈一樣,眼淚都快流出來了!」即使過了多年,林華韋回想起當時的場景,依舊感到莞爾。

 除了打球、教球,由於擔任教職緣故,林華韋對臺灣棒球的發展脈絡相當清楚,他首先提到臺灣的少棒發展,雖然起始點應該更早,但是大家習慣用金龍隊或紅葉隊做開端,尤其金龍隊拿到威廉波特少棒的世界冠軍後,帶動國內整個民間、政府,看棒球、打棒球霎時成為全民運動,而他入伍當兵的年代,剛好是少棒開始蓬勃發展後的十年左右,正好處於開始收割的時期,所以跟他同一時期入伍的陸光隊球員,就有八位國手,晚一年入伍的葉志仙、李居明等人也是國手,至於虎風隊的陣容同樣不遑多讓,所以當時軍中球隊實力非常堅強;那麼,海軍隊呢?雖然海軍隊當時已經解散,但林華韋特別提到,他從小時候就開始看棒球,所以清楚地記得,「那時候海軍隊很厲害,最早期是海軍隊最強,像老國手杜勝生、李憲宗,都是海軍棒球隊的,都是我的偶像。」(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