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一帶一路論壇落幕 問題疑慮漸浮現

中央廣播電台/張子清 2017.05.16 00:00
由中國發起的跨國經濟合作倡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4日與15日兩天在北京召開。這次共有來自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包括29位外國元首約1,500人與會。一帶一路計畫的目標是促進包括亞洲與歐洲共65個國家的開發與投資,創造互利共贏的一個龐大區域經濟體系。但是這項規模巨大的計畫背後,卻隱藏不少隱憂,並未能取得所有與會國家代表的認同。

◎一帶一路 政治意義涵大於經濟投資

一帶一路全稱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9、10月分別提出的經濟合作概念,範圍涵蓋65個國家,代表全球人口的60%,以及全球國內生產毛額的三分之一。

習近平14日宣布,中國將向這項計畫的基金增資人民幣1,000億元(新台幣約4,500億元),並提供3,800億元人民幣專案貸款,加強一帶一路建設資金支持。

習近平表示,中國將致力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建立雙贏的商業夥伴關係,攜手打造開放性的合作平台,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

儘管一帶一路強調互利雙贏,但是英國金融時報指出,表面上看來,一帶一路的計畫引人入勝,中國希望為參與的亞洲乃至歐洲國家提供投資,建設基礎設施以及貿易往來等,實現共同繁榮。但是,目前看來,它的政治意義似乎大於其實際的投資計劃。

金融時報表示,貿易必須是雙向,才能使一帶一路真正成為一條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可行之路。但是,由於中國對市場的限制以及制度障礙,使得想與中國做生意的歐洲國家備感受限,導致中國對外投資和出口遠遠高於海外對中國的投資和進口。

◎一帶一路 地緣政治衝突

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也引發部份國家在地緣政治方面的擔憂,像是計劃有可能侵入俄羅斯傳統勢力範圍,因為一帶一路的路線經過很多前蘇聯國家,這些國家也是俄國歐亞經濟聯盟的地盤。印度也因為一帶一路將穿越喀什米爾地區與巴基斯坦,感到不滿。印度並抨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接受「忽視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事務觀察家林和立(Willy Lam)指出,習近平想利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標榜「美國優先」政策,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製造的真空,展現中國有能力成為規範制定者。但是,林和立認為,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倡議,卻讓人懷疑他只是想擴張中國在國外的經濟和政治野心,而非開放國家,提供外國更多的貿易與投資機會。

此外,中國承諾提供1,000多億美元資金,協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興建港口、道路與鐵路網路,但卻會造成一些參與融資貸款的中國國有銀行與參與國家,出現龐大的呆帳。路透社報導,部分銀行人士和國企私下抱怨政府對他們施壓,要求接手無利可圖的一帶一路倡議項目。

駐中國大陸上海的惠譽評級聯席董事袁牧(Jack Yuan)就表示,一帶一路部份國家機構或企業,原本因信用評級不佳,或是提出的開發計畫不具商業價值,很難取得西方國家銀行的貸款,但是中國國有銀行為了配合中國政府,必須提供這些國家機構或企業貸款,因此很容易就出現呆帳。

◎透明度不足 歐洲多國拒簽貿易聲明

高峰論壇在15日閉幕時,法國、德國、愛沙尼亞、希臘、葡萄牙和英國等歐洲國家代表拒絕簽署一份貿易聲明,讓北京當局有點難堪。

這些歐洲國家代表指這份貿易聲明的內容,無法充分反映歐洲國家對於一帶一路計畫,在公開採購透明度及社會與環境標準方面的擔憂。

另外,印度與日本則在去年11月決定合推自由走廊,攜手在非洲、伊朗、斯里蘭卡和東南亞國家興建多個基礎建設項目,與一帶一路相抗衡。

綜觀過去4年,一帶一路計畫在中國政府的積極提倡下,獲得沿線國家的踴躍參與,但歷經此次峰會論壇,中國能否排除各方疑慮,大步邁向開放貿易之路,增加政治與經濟透明度,落實計畫內容,恐怕才是一帶一路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