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一直是困擾各方的問題,自蔡總統當選以來更是如此,上台執政屆滿一周年前夕又碰上台灣參加WHA的問題,被各方視為兩岸日後互動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5月8日是參加WHA網路報名截止日,過完此日迄今,台灣方面一直未接到WHA的邀請函,當然令人失望。陸委會發言人表示,「去年520以來,政府在兩岸關係及相關事務的處理上,已展現最大善意與彈性,並堅持國家尊嚴與人民福祉。但在國台辦今天的談話中,並沒有感受到中國大陸有任何正面或善意的回應。」
陸委會的發言屬於制式陳述,若就事論事,實質內涵有禁不起現實考驗之處。如果所說之我們的「最大善意與彈性」必須是違反人家最在意的部份,而且如不動,堅持到底,恐怕恰好會被對方理解為「最大的惡意與挑釁」。就如同大陸一直拿「九二共識」做文章,蔡政府難以接受的情況類似。將心比心,不難理解。
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5月8日下午表示,「台灣連續8年以『中華台北』名義、觀察員身分參加WHA,是在兩岸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透過兩岸協商做出的『特殊安排』。」強調的焦點是「『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政治基礎」。
陸委會對此回應表示,「中國大陸不應以兩岸已簽署協議為由限制台灣參與國際的權利。更何況,對岸近期以來並未確實履行多數協議,已影響兩岸民眾權益福祉,這與其口口聲聲『維護台灣民眾福祉』產生很大落差。」
陸委會這種回應顯然驢唇不對馬嘴,容易令自己落居下風。人家已經說了,當初「中華台北」之所以能參加,是「透過兩岸協商做出的『特殊安排』。」其基礎「在兩岸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若是陸委會的發言能針對「九二共識」做出直接、有效、有意義的評論,不論大陸方面持何看法,應該有助於兩岸當局發展出有效與有意義的空中對話,也有利於台灣掌握部分主動權。
要有效與有意義,必須根據事實。回顧這項在事後被指稱為「九二共識」的歷史事件的形成與實質內涵,只是一種雙方在「一個中國」話題上口頭的確認,對此並未簽署任何協議,陸委會此言不符合事實。又說什麼「更何況,對岸近期以來並未確實履行多數協議」,此處的協議應是指海基會與海協會兩會簽定的協議吧?否則沒有「未確實履行」的問題。這些協議正是人家所說之「九二共識」的派生物,要弄清楚因果關係!
兩岸關係已經糾結很深,而且這種糾結很多是無形但有力量的枷鎖,恐怕不能如戈爾迪結(Gordian Knot),以亞歷山大之劍一劈斬開就能完事的。這個糾結存在且有力量,根據事態的發展,糾結的力道有增無減,台灣當局無論喜歡或不喜歡,似乎不能迴避它的存在,越迴避只會令自身的處境更不利,蔡總統執政近一年的歷程應該已經可以證實這一論斷。台灣若要健康地發展,這個存在的糾結似乎是必須先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決,才有可能。
其實,陸委會可以根據1992年的歷史事實,指出大陸所謂的「兩岸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並不符合歷史事實,也與大陸向來的主張存在實質的矛盾。因為當年雙方都提出「一個中國」原則,但雙方的「原則」都與自己的國號緊密結合,在這個層次中很難存在「一個中國」,而是「兩個中國」的對峙,這應該是大陸不能接受的。
然而,我們也不能自己騙自己,兩個國號所共同堅持的領土高度重疊,在地理的層面,確實存在「一個中國」的事實。同時,國際政治圈的「一個中國」政策與此地理層次的事實極為接近,只是絕大多數的國家承認以大陸為正式代表,這也是台灣身處的現實與事實。不過,「代表」不表示「完全等於」。因此,如何在此「事實」中找到對兩岸關係合實合理的論述,才能找到有效與有意義的方法,幫助台灣方面找到突破困境之道。
蔡總統在五月初公布的接受聯合報訪問時明白指出:「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這件事,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如果WHA這件事沒有好好處理,會讓兩岸關係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如今已經確定未於正常的期限內接到應該接到的邀請函,兩岸關係當然會受到進一步的傷害,這個「重要的指標」應該已經透露出了一些現實的意義,我們是不是應該仔細思索走到今天如此情境的肇因、思路與歷程,尋求有效與有意義的方法,突破困局,才是正途?如果持續不斷地只在每項事件上等著看結果指標,卻不回顧一路走來的軌跡及其成因,要找到「有效與有意義的方法」,恐怕會緣木求魚,結果會是令台灣一直處在消極被動的位置,只有挨打的份兒,這應該不是蔡總統與台灣人民想要的結果吧?
【圖片為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