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叛逆還是憂鬱症? 青少年憂鬱不可輕忽

中央廣播電台/劉玉秋 2017.04.14 00:00
全球有近3億2千萬人口受到憂鬱症困擾,除了婦女、老人之外,青少年也是脆弱的族群,有數據指出,近5年曾出現僅7歲的幼童因憂鬱症住院治療的病例,若未能及時介入治療,恐持續影響到成年憂鬱復發,甚至提高慢性疾病機率;但如何避免尋求輔導的憂鬱症青少年遭標籤化,現行機制是否仍有不足?還有待政府拿出行動,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春期叛逆還是憂鬱症?憂鬱風暴來襲

「憂鬱症」是今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所關切的主題,並明確指出婦女、老人與青少年是最脆弱的族群;世界衛生組織也進一步指出,目前全球有近3億2千萬人口受到憂鬱症困擾,占全球4%的人口。更值得的關注的是,根據衛福部近年的統計發現,兒少因憂鬱症住院的年齡,最低僅有7歲,顯示孩子正默默的被憂鬱風暴籠罩。

所謂的憂鬱症是在生活經歷著「持續性的悲傷」和「失去興趣的感覺」,憂鬱的兒少會抗拒參與家庭或學校的團體生活,嚴重者還會自我傷害;但青少年憂鬱症年齡多半與青春期發展重疊,往往讓家人、師長或朋友以為是「青春期叛逆耍脾氣」,若不及早進行預防和介入措施,可能會持續影響成年早期的憂鬱復發,或提高其他慢性疾病的機率。

立法院兒少權利連線、民進黨立委李麗芬表示,對於憂鬱症這種「心的感冒」,政府應該以學校為基礎,建立普遍性的預防措施,並對有憂鬱傾向或憂鬱症的兒少提供專業性輔導機制。李麗芬說:『(原音)因為學生大部分都在學校裡面,學校需要兩部會的合作,衛福部可能對於家長、社會大眾的宣導要扮演更多的角色,讓更多父母正確認識憂鬱症,以衛生組織來講,就是心理感冒了,它是可以預防、治癒的,這部分有必要對社會大眾做更多的宣導。』

◎校園三級機制 青少年遠離憂鬱

教育部主任秘書陳雪玉則說,為了讓青少年遠離憂鬱,教育部在校園設有三級預防機制,除了設置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提升輔導教師的知能外,今年起會增加輔導人力,高中以下的學校每校都要設置教師,並設臨床心裡師、諮商心理師或社工師來協助相關工作。她說:『(原音)在初級預防部分,對於學生提升抗壓能力,或是舉辦一些心裡健康促進活動,讓學生增加心理健康。二級預防方面,有些有傾向值得關懷的,會特別辨識或及早介入追蹤輔導,三級預防則是有些自殺傾向的危機處理機制,希望預防自殺,結合社區資源多元輔導,及早協助。』

不過,民進黨立委尤美女擔憂,遠離憂鬱不只是告訴孩子要睡眠充足、認真讀書,根本的問題在於「校園霸凌」,她認為必須建立友善的校園環境,杜絕歧視,才能讓孩子真正遠離憂鬱,否則憂鬱的孩子即使找了輔導老師諮商,也可能遭受標籤化。尤美女說:『(原音)校園的友善環境,所有這些因為性別認同、性別特質不一樣的孩子,能不能大家學會尊重,也開始去認識,世界上不是只有男跟女兩種人,還有很多他雖然是男生但具有陰柔特質,她雖然是女生但是具有男人婆的,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存在,建構友善的校園環境,不要再有任何的霸凌存在,整個社會對於他有憂鬱症的時候能去關心、關懷,孩子其實要的就是關心、關懷,他才能真的遠離憂鬱。』

◎讓壓力尋找出口 憂鬱遠離我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則說,根據最新調查發現,青少年憂鬱症比率其實只有1.7%,並沒有外界想像那麼高;但必須從文化上去改變,除了讀書外,家長到底期待兒少過什麼樣的生活,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青少年面對高壓的狀況一旦無法調適,就會有憂鬱的問題,要舒緩憂鬱、釋放壓力,最好的方法是給予專業技能的發揮空間,或是尋求運動來發洩情緒。

民進黨立委周春米則建議檢視現行法令是否有所不足,整合資源,讓憂鬱的青少年及時獲得幫助,建構完善的社會安全網,才能讓憂鬱症不再找上門,重現健康的人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