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推動有機農業約10年,有機農業耕地約占可耕地的千分之7,雖與美國相當,但還遠低於歐盟數國的1成以上;為突破瓶頸,農委會持續推廣友善農法及有機農業。
農委會統計,全國可耕地20多萬公頃,耕地面積最大的前三大有機作物為蔬菜類2439公頃、水稻1780公頃、水果1206公頃;其他為單項作物茶葉343公頃,還有愛玉及原住民部落的小米、樹豆、紅藜等作物的特作與雜糧,共計723公頃。
農委會農糧署表示,「農委會有機(須經認證)及友善環境(封閉體系認可不用農藥,例如國際參與式保障體系PGS)耕作補助措施」共有6大項,全都增加補助金額或比例,以及為農友整合產銷鏈,整體預算對比往年的新台幣2億多元,增到9.94億元,翻4倍。
首先是「有機及友善耕作環境補貼」,原本每年每公頃生態獎勵3萬元、補貼3年;今年起增加收益減損補貼,水稻、蔬菜每公頃3萬元,其他作物(雜糧、水果等)5萬元,合計6萬到8萬元;若符合集團栽培標準者,可再增加每公頃1萬元。
其次是「有機集團栽培區基礎環境工程」,輔導設置公設有機專區16處、自營有機專區10處,並協助建置有機專區基礎環境設施,如大地工程規劃及農水路改善等公共設施。
第三是「提高有機驗證及檢驗費補助比例」,有機驗證及檢驗費補助比率由80%,提高至90%。
第四是「有機及友善耕作溫網室設施」,補助比例從1/3提高為1/2。
第五是「有機及友善耕作農機具設備(含大專業農經營輔導)」,按個別農民補助標準1/3予以補助,共同使用補助1/2。
第六是「拓展學校午餐使用有機食材及有機推廣行銷」,包含建置學校午餐有機食材理貨、截切及物流設施設備;輔導設立農民直銷站及大型量販通路有機及友善農產品專櫃;推動電商宅配通路批發市場有機蔬果預約交易;辦理有機消費宣導及推廣有機食農教育。
農糧署指出,以上6大措施不僅要吸引農民投入有機及不用農藥的友善農法耕作,而且專區的設置、集團化運作可增加競爭力,並能加強消費市場拉力,拓展行銷通路;預計今年友善農法耕地增1500公頃,有機耕地增1500公頃,合計3千公頃,增幅4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