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讓世界變得再更靠近一點,5個叮嚀讓生活變得更溫暖。兒童、青少年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感。一份「兒童青少年聯繫與情緒相關現況調查」發現,44.3%的兒童青少年心中都有很想念或覺得重要但沒有聯繫的人,每當想起那位想念或重要的人,1/3的受訪者覺得「快樂」。
兒童青少年較難以分辨或表達感受
隨著科技進步,聯繫變得簡單,反而可能對突如其來的關心感到尷尬,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61.7%的受訪者「超過一年以上」沒有跟想念者聯繫,調查亦發現,有1/4的兒童青少年表示「不知道/不清楚」想起對方時的感受為何,顯示兒童青少年不太會分辨及表達自己的感受,家長老師可從旁引導孩子如何整理情緒,協助孩子學習適當的表達出情感。
5招可與他人有良好互動
葉雅馨主任建議,將聯繫化為「行動」是最重要的,師長可以身作則,當想念或想對孩子說的話,可主動向孩子展現;且鼓勵從節慶佳節問候做起,無論心情好壞,都可和對方分享心情,這就是一種聯繫。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陳質采表示,人際或社會的聯繫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希望成為被想念、被愛,受重視的人。在與兒童青少年互動時,家長老師可透過仔細聆聽、分享心事,讓他們了解身旁是有人與他在情感上有聯繫,是受重視的。她也提出5個建議,可以與他人保有良好互動:
1)「善用工具」
聯繫的工具很多元,不一定只能用說的。
2)「寬心等待」
聯繫時不著急想要獲得對方的回應。
3)「持續問候」
先從中性的問候像節慶問候,再慢慢回歸以前與對方的熱度。
4)「預想狀況」
預設好聯繫後可能發生的狀況,減少溝通的挫折度。
5)「主動聯繫」
不因雙方地位/角色有差異,就預設立場誰應該先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