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清明專題/掃墓不再翻山越嶺 線上祭拜想念零距離

yam蕃薯藤新聞/黎婕妤/報導 2017.03.27 00:00
「如果隨時隨地都能為逝去的親人上上香、送束花,那該有多好?」每年清明節一到,各種路段塞車不斷,平常只要一個小時的路程,必須得花兩三倍的時間才到的了,一整天下來幾乎讓人精疲力盡。近年台灣為提倡環保,推出「線上祭拜」服務,不用花大把時間才能祭拜先人,讓異鄉游子也能遠距追思。不僅如此,各國也祭出各種不在現場也能祭祀的方式,除了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即時送束花以外,甚至摯愛的人還能再一次出現在眼前! 動動食指就能盡孝心 一般民眾較為常用的線上祭拜,多以業者和政府機關所架設的追思網為主,以北市府所架設的「生命追思紀念網」來說,民眾可以在該網站申請帳號,即可上傳逝去親人的照片、生日忌日等資訊,另外親友也能上網留言表達對逝去者的思念。但在線上祭拜部分,僅能輸入受追思者的姓名和想傳達的話,接著選擇想敬拜的地點,就會出現祭拜的Flash動畫。儘管地點和祭拜方式都可供選擇,形式相對自由,但也較沒個人性。 (追思網能選擇各地線上祭拜/圖片來源:截自北市生命追思紀念網) 相較於形式自由的政府網站來說,禮儀公司注重細節,為了逝去者的隱私,從網站上查詢不到逝去者的資訊,線上祭祀的帳號密碼只有家屬才能拿得到,登入後可見到虛擬牌位,上頭一樣有先人的照片、生日和忌日,同時也會提醒對年、百日等需要祭祀或作法會的日子。 永憶生命禮儀公司員工曾文豪指出,為尊重每個家庭的信仰,線上祭拜也提供了中式與西式的祭拜方式,中式包含為往生者超渡,經文有阿彌陀經、金剛經以及藥師經,可依照家屬的需求選擇,也能獻花、獻果和獻酒。西式部分也細分基督和天主教,並有奇異恩典等聖歌供祭祀時播放。 無論是公家機關或是業者,目前的線上祭拜方式多是由傳統祭祀模式轉變而來,一樣有鮮花素果可祭奠,然而一般祭拜方式僅分為中西式兩種,選擇較少,未來希望能夠增加多元宗教的祭祀方式,讓擁有不同信仰的民眾也能順利使用祭拜系統。 打開APP親人就在眼前 「如果親人還能在面前說說話,那定是莫大的安慰。」日本一間名為Ryoshin Sekizai的公司,以先前紅遍全球的《寶可夢GO》為發想,使用AR技術開發一款結合逝去親人和墓碑的實境APP-Spot message。 用戶能先預錄影片或照片,並事先設定好地點和影片,親友到了該用戶的長眠之處,或是一起走過的公園、一起爬過的山,都能見到摯愛的人的身影,利用科技不僅能記得珍愛的人的一顰一笑,往後掃墓再也不用對著冷冰冰的墓碑說話了。 (Spot Message實地使用/圖片來源:截自Youtube) 只要遇到連續假期,中國各地的車站就湧現海量的回鄉以及出遊人潮,清明節也不例外,有的人甚至回鄉一趟就得花上三到四天的時間,為了讓在異鄉工作的子女們也能盡一份孝心,淘寶網上則出現了各種「直播掃墓」服務,就連公墓也跟風,家屬只要提出申請,對方就會傳一組密碼過來,到了雙方約定掃墓的時間後,家屬只要在微信公號上輸入該組密碼,就能全程觀看掃墓過程。有些賣家甚至提供買花、代哭等服務,讓家屬不在現場,也能做全禮數。 (直播掃墓/圖片來源:截自微信) 另外,臉書(Facebook)推出「紀念帳號代理人」功能,使用者可以指定一位臉書好友作為代理人,在使用者逝世後,代理人能夠幫忙管理帳號,在臉書塗鴉牆發訃聞、下載使用者生前的臉書資料,把帳號轉為「紀念模式」,也可以直接刪除帳號。但為了保護用戶的隱私,代理人沒有辦法以使用者的名義發表臉書貼文,也沒有辦法讀取用戶的私人訊息。 當帳號成為紀念模式之後,朋友們可以在塗鴉牆上留下悼念,該帳號不會出現在「你可能認識的人」的名單之中,也無法接受好友邀請。 (臉書設定紀念帳號頁面/圖片來源:截自Facebook) 和先人關係就像網友 「如果用線上祭拜的話,自己與先人的關係就像變成『網友』一樣!」家中傳統祭祀的25歲張小姐這麼認為。對於遠在國外的游子來說,線上祭拜是比較方便的方式,不用花鉅額機票和大把時間回鄉掃墓,但對於住在本地的人來說,親臨掃墓誠心較足。 而張小姐的父親則比較堅持到現場的傳統掃墓方式,墓就像是先人的「家」,親自到先人長眠的地方為祂整理家園,親手奉上鮮花素果,儘管來回得要花上一段時間,不如線上隨時隨地都可以祭拜般方便,他認為這些花費的時間也是顯示「誠意」的一部分。 但無論選擇什麼樣的祭拜方式,重要的都是擁有一顆真誠的心,記得並且珍惜與摯愛的人的回憶,就是最好的紀念方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