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大一學生的國文課都列為必修科目,老師也都是以教授古文或者經典作品為主,但傳統上課的方式,卻讓很多學生感覺像是在上「高四國文」,相當無趣。
有鑑於此,台師大從去年開始,率先推出以「學術導向」、「議題討倫」為主的國文課,讓老師帶領學生針對不同的社會主題,深入發掘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法。有老師就帶領學生關懷、書寫台灣沒落產業,還有老師虛擬募資平台,讓學生撰寫公益募資文案,藉此培養學生的思辨與表達能力,完全顛覆過去大一國文課的上課形式。
台大共同教育委員會主任徐國能指出,現在大學生普遍缺乏思辨能力,透過國文課的改革,培養他們挖掘問題、懂得思辨,並有論述表達能力,對於學生未來生涯發展更有意義。徐國能說:『(原音)我們希望他們有更學術化、更理性深入的一些找尋資料的方法,還有跟老師之間深度的討論,最後可以提升他的思辨能力;最後他還要寫,他要表達,用文字能夠表達出來,我們這裡還有口語的表達,他要能夠去講,我覺得這才是我們大學生需要的能力。』
徐國能透露,推動國文課改革一開始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很多中文老師剛開始也會反彈,他們也是花了好幾年時間溝通說服,而去年九月開始全面推動後,學生和老師的反應基本上都相當正面,學生學習的熱情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