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雅加達舊城400年木橋 見證殖民興衰

中央社/ 2017.02.01 00:00
(中央社記者周永捷雅加達1日專電)走進雅加達舊城區,沿著荷蘭殖民時期建造的「卡莉運河」走去,1座木製拖曳橋矗立在遠方。這座將近四百歲的老木橋,靜靜見證印尼在荷蘭殖民時期的興衰更迭。

柯達因坦橋(Kota Intan Bridge)建造於1628年,當時主要是用來連結「卡莉運河」(Kali Besar)東部和西部的一座橋樑。

這座木橋至今仍能正常開合,只是面對運河早已不復昔日航運榮景,這座近四百歲的老木橋,也只能望河遙想昔日繁華。

柯達因坦橋利用槓桿構造,讓橋面可以向上升起,以利船舶通過。在荷蘭殖民時期,許多從遠處裝載香料至舊城區倉庫的船舶都會經過柯達因坦橋。

據當地民眾表示,荷蘭畫家梵谷曾造訪巴達維亞(雅加達舊稱),並刻畫柯達因坦橋。

與柯達因坦橋命運息息相關的就是「卡莉運河」。

「卡莉運河」字面上意思為「偉大之河」,連結雅加達舊城區北邊的巽他格拉巴港(Sunda Kelapa)和舊城區南邊,與吉利翁河(Ciliwung River)平行,貫穿雅加達舊城心臟地帶。

「卡莉運河」是在荷蘭殖民時期總督史倍士(Jacques Specx)於1631至1632年間下令截彎取直,修建而成。

17世紀初期,船隻經常沿著航道駛入「卡莉運河」,在造船前卸貨、修補船隻。不過,後來隨著泥沙淤積,較大型的船隻便無法再通過河道了。

在荷蘭殖民統治印尼的400年間,這條運河附近是重要的商業、貿易、生產中心,著名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便位於此。運河的控制權成為了葡萄牙、荷蘭和後來英國爭奪的重點,也因為這條運河,雅加達成為了印尼乃至整個東南亞重要的港口城市。

18世紀時,「卡莉運河」的邊岸到處都是高級住宅區,之後成為許多國際貿易辦公室集中地,早期許多華人移居雅加達也在運河附近建造房屋。

「卡莉運河」附近有各種建築物,像是倉庫、教會、市場及私人宅邸等。這些歷史悠久的建築也成為國內外旅客造訪雅加達舊城區的必遊景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