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資源分享交流 苗栗青農成立互助組織

客家電視台/ 2017.01.25 00:00
【鍾志明 苗栗】

雖然三灣鄉多數老農無人接班,農村人力青黃不接是現況,但只要有前景,青年並非不願務農,苗栗縣幾項產業,近年陸續出現年輕人返鄉務農,而這群年輕人,觀念與想法跟老農民都不同,不但成立了青農互助組織,互相分享資源,更希望透過更多的機制及思考,來改變傳統農業風險,由農民承擔的習慣,他們會不會是台灣農業的新契機。

他是來自台中烏日的廖洛堯,今年33歲的他,獨自在台中自家農地耕種水果、玉米筍,主要供應對象,是以燒烤及鍋物餐廳為主,一年可收四期,收入並不差,獨自耕種1公頃農地的他,很羨慕苗栗縣的青年農民有互助組織,趁著農閒,廖洛堯特地到苗栗,幫人在三灣的好友許智雄施肥。

台中市青農 廖洛堯:「我是滿羨慕苗栗青農這一點,因為他們可以透過他們集團的力量,然後非常多的人,一起過來大家一起討論,然後透過換工,然後不用那麼寂寞,也可以教學相長,我覺得這樣很好。」

除了梨農許智雄之外,同樣在三灣種植葛鬱金、綠竹筍的黃信旗,也過來幫忙,大夥趁著農忙的時間不同,互相幫忙,減少彼此的人力負擔,也成為彼此扶持的力量,青農自發性換工的機制漸漸成型,也讓年輕農民務農在人力調度上,有更多助力與彈性。

三灣鄉農民 黃信旗:「其實我們自己都是農民,我們自己是懷抱一種就是,疼惜感恩的心那種,那人家的果實,我們就會抱持著盡量不要讓它有果傷,讓它能夠有,(銷售)對!它能夠能順利銷售出去。」

除了換工,這群青年農民也成立組織,並且定期開會,針對會務的運作以及農業經驗相互分享,希望建立機制後,對於更多青農返鄉時,能成為協助的力量。

苗栗縣青農聯誼會成員 張智傑:「我們政府很鼓勵年輕人回來務農,可是當他們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要怎麼去解決?那所以,我們必須就是結合一群年輕人,然後大家一起來共同激盪,然後透過上級長官的協助,那順便就是說,新進的農民他們不知道,去哪裡尋找這些資源資訊幫助的時候,那透過我們的組織,來去為他們作協助。」

三灣鄉青農 范振穀:「問題就是說現在的農業是怎樣,老人家比較多,年輕人回來,其實換工的想法做得到,目前是變成年輕人少,自己的工作做不完,自己的都忙不完,要去做別人的比較困難啦,對我來說,但是有些剛回來的,剛回來想要做山林工作跟農事的人,他就可以去換工,可以學到別人的技術,這樣我覺得是可以的。」

除了成立青農組織,傳統由農民承擔所有農業風險的機制,青年農民也想翻轉,種植三灣梨的許智雄,去年成立三灣梨樹認養計畫,並號召約20位農民投入參與,無奈第一年便遇上惡劣氣候,梨樹認養計畫未如預期,但青農們仍不放棄,今年也打算持續推動,希望建立機制,為青農帶來希望,也為無以為繼的老梨農帶來新契機。

青年農民 許智雄:「我個人是認為一定有機會,可以複製這個成功模式,所以說我們才會很努力在推動,因為我認為這是一個經濟模式,包含它的生產模式,然後它其實內容物,不必限定於特別什麼樣的作物,只要說中間的制度,我們能夠去把它,Try出它的KnowHow來,那其實它中間就可以做改變,所以我認為六級化的產業,它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它很活,它可以融入很多不同新的東西。」

只是青農滿腔熱血,老前輩們卻認為,消費者心態未必能接受,為了喝牛奶得養一頭牛的觀念,有推動的難處,而這也是青年農民,首要突破的首要關卡。

三灣梨農 楊瑞謀:「認養的時候,就我講的(一棵樹)100斤好了,你拿回去可能說80斤,還是70多斤好吃,不如說我就看到哪個好買,價錢高一點,單價高一點的,我情願買那個,拿回去粒粒可以吃的,這樣你知道嗎?(事情單純)對!(給他一點事情單純)單純!講不好聽一點,不會拿回去,這個也不好吃那個也不好吃,認養花1萬多塊,出來沒有多少東西可以吃。」

而苗栗縣政府則認為,果樹認養有其可行性,過去在卓蘭及大湖實施時都有成效,縣府樂見青農推廣,也建議行銷要更具彈性與創意,而農糧署則表示認養機制,必須取得價格與收穫的合理性,面對氣候變遷,農委會雖然樂見,但也建議農民在機制的設計上,要更有市場吸引力。

苗栗縣農業處長 許滿顯:「未來青農在朝這個區塊(果樹認養),它可以第一個,先走所謂轉型的一個方向,同時者能,這個要行銷的方式要做調整,我們可以跟業者比如說,我跟某電子科技公司的福委會,來做聯繫,或透過群組FB社群的群組,這些的方式來做宣導,來獲取都市農民的下鄉來認養,讓他們有實際參與體驗到,農村生活的一個耕讀的生活,我覺得這樣的方式,可能他們接受度會比較高。」

農糧署北區分署長 許宗振:「未來農業的部分,包括它的生產出來的品質,包括它的安全性,以及它栽培的環境友善,我想這些都是吸引我們國人,能夠持續地產地銷,愛用我們國人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這些農產品,我想這樣一個認養活動推動,是值得推行的。」

儘管長輩都說務農辛苦,但仍有不少青年義無反顧地返鄉務農,這群青年農民一邊摸索農業技術,一邊努力說服老農既有觀念,雖然吃力也辛苦,但他們認為,翻轉便是機會,就像是農村人力的新枝芽,正努力在枝頭冒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