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資誠公布《第20屆全球企業領袖調查》:面對新風險與不確定性 CEO信心有增無減

中央社/ 2017.01.17 00:00
資誠公布《第20屆全球企業領袖調查》:面對新風險與不確定性 CEO信心有增無減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70117 17:16:22)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今(17)日登場,資誠PwC為WEF智識夥伴,在大會中全球同步發布第二十屆全球企業領袖調查(PwC's 20th CEO Survey - Global),調查報告顯示:

●對公司未來12個月的持續成長信心上揚

●52%的CEO計畫在未來12個月擴編人力

●對於法規過度監管與關鍵人才缺乏的擔憂程度達新高

●CEO認為全球化難以解決收入不平等問題

雖然CEO們對於成長的機會變得更有信心,但今年受訪者表示他們還是有三大隱憂,這三大議題也是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議程上的優先討論事項:一、人力與技術策略是否足以創造適合數位時代的勞動力;二、如何在虛擬互動愈來愈頻繁的世界中保住客戶對公司的信任;三、如何透過社會參與和共同解決問題讓全球化有益於所有人。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張明輝指出:「即使2016年風風雨雨,CEO信心仍開始回升。雖然速度緩慢,但已經慢慢拉近2007年以來的巨大差距。全球都可見到樂觀跡象,即將脫歐的英國和面臨川普當選的美國也不例外。自2016年以來,CEO對自身公司成長的信心不斷提升。這種氛圍也顯現在其他地區,與前一年相比,各國有更多CEO將英美等已開發國家視為投資標的。」

CEO對全球經濟和企業營收成長信心微增

全球各地的CEO認為未來一年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即使2017年仍可能出現黑天鵝事件,但他們對於自身公司成長與全球經濟前景仍頗具信心,樂觀程度微幅上揚,比往年悲觀氣氛好很多。38%對於自身公司未來12個月的成長相當有信心,比去年增加3%;29%認為全球經濟成長將在2017年攀升,比去年增加2%。

今年幾乎全球每一個主要國家的CEO都對自身公司未來一年的營收成長前景變得更加樂觀,這一點和2016年形成對比。對企業未來一年營收成長特別有信心的CEO包括印度(71%)、巴西(57%,信心水準增為兩倍以上)、澳洲(43%)、英國(41%)和美國(39%)等,這些國家CEO的信心都高於全球平均38%。

另外,中國(35%)、東協(32%)、德國(31%)及日本(14%)等國的CEO樂觀程度,則低於全球平均。其中日本大幅慘跌,從2016年的28%降為14%。

CEO海外投資首選:先進國家優於新興地區

至於哪些市場是CEO眼中未來12個月的海外投資首選。根據今年的調查,美國仍排第一,中國排第二,接著是德國、英國和日本。若將時間軸線拉,分析2011年和2017年CEO海外投資十大國家,則可以發現,在2011年,CEO大多看好所謂的「金磚四國」,包括中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但金磚四國似乎已經褪色不少,在2017年的CEO十大海外投資國家中,美國、德國與英國成為更優先的選項;巴西、印度則相形失色,俄羅斯甚至跌出榜外。但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和巴西CEO對企業營收的信心卻是全球第一和第二高,可見此兩國CEO的樂觀程度較其他國家來得高。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暨策略長吳德豐分析,以印度的例子來看,由於印度政府的結構改革進度緩慢,以及印度政府日前突然廢除盧比大鈔造成的貨幣波動,讓CEO對印度的信心不如以往,這些重要的改革及匯率議題都是執政者值得參考借鏡之處。

對企業未來12個月的整體成長前景,上海、紐約、倫敦和北京是最重要的四大城市。

CEO十大商業威脅

「經濟成長的不確定」居首

調查結果顯示,全球CEO最擔憂的商業威脅是經濟成長的不確定(82%)、法規過度監管(80%)以及關鍵人才的取得(77%)。此外,還包括地緣政治的不穩定、科技革新的速度、匯率波動、稅負增加、社會的不穩定、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及網路威脅。

從近三年(2015-2017)來看,CEO最擔憂的四項威脅為關鍵人才的取得、科技革新的速度、社會的不穩定以及企業缺乏信任,CEO對上述四個議題的擔憂程度逐年增加。

談到科技革新的速度,CEO告訴我們,現在科技和企業聲譽、技能、徵才以及競爭與成長密不可分。23%的CEO認為科技在未來五年將完全翻轉其產業的競爭型態。在一個愈來愈受數位科技驅動的世界中,科技為企業和顧客創造出新的互動,也為雙方帶來許多好處。

全球化浪潮

CEO雖然認為全球化帶來好處,讓資本、貨物和人力得以自由流動,但他們也質疑全球化對縮減貧富差距或減緩氣候變遷是否有任何幫助。這和1998年PwC第一次進行的CEO調查結果大相逕庭,當時CEO對全球化的效益相當肯定。

58%的企業領袖認為全球化愈來愈難以和逐漸崛起的保護主義相抗衡。這項隱憂和PwC第一年的CEO調查結果大不相同,當時的受訪者表示「典型的全球化企業擁有他們需要的貿易自由。」

回顧過去20年來的調查結果,CEO大多肯定全球化對資本、貨物與人力自由流動的貢獻。不過,今年的受訪者懷疑全球化是否真能減緩氣候變遷或縮短貧富差距。這和PwC受委託在22國對5000名受訪者進行的另一項消費者調查之大眾觀點很類似。

僅有38%的社會大眾認為全球化多半對資本、貨物、人力與資訊的自由流動具有正面貢獻,CEO則有60%抱持同樣看法。64%的社會大眾相信全球化對創造充分和有意義的就業帶來幫助,CEO則有超過四分之三(76%)如此認為。大眾也比CEO較不認同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創造了高技術、高教育程度的勞動力(29%對比37%)。

吳德豐認為:「社會大眾對企業的不滿有可能降低客戶對公司的信任,影響長期的永續績效。但真正的挑戰並非僅僅在於CEO如何領導企業成長,而是如何與利害關係人、顧客、員工和大眾建立深入的雙向關係。關鍵的第一步是去瞭解可能造成不滿和負面觀感的根本原因,才能向大眾傳達公司能為社會帶來什麼益處。若我們不能達到包容性的全球成長,將面臨巨大風險」。

尋找人類和機器的新平衡關係

逾半(52%)受訪企業領袖已經在探索人類和機器共事的好處,其中39%正在評估人工智慧對未來技能需求將帶來什麼樣的衝擊。吳德豐指出,隨著自動化時代的來臨,人和機器的共處已是不可逆的趨勢。然而,科技的衝擊並沒有CEO預期來得大。在1997年,許多CEO認為電子商務(e-commerce)將翻天覆地改變產業,但20年後來看,CEO認為衝擊並沒有想像中嚴重。

吳德豐說,現在許多人擔憂自動化可能取代人類工作,但他認為,從電子商務的歷史發展來看,外界對自動化其實不需要過度反應。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新科技的運用需要長期適應,沒那麼快上手;第二,許多需要創意的工作是無法完全被機器取代的(can’t be coded),重複性及標準化的工作比較有被取代的風險。

但吳德豐強調,面對自動化時代,企業需要多元且包容性的人才,因應未來的需求改變而調整人才策略,未來所需的技能是不同的。創意與創新、領導能力與高EQ將成為最有價值的技能,同時也是CEO認為難以招募到的人才特質。數位和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技能是逾半企業領袖看重的徵才條件。

超過半數(52%)的CEO打算在未來12個月擴編人力。從產業別來看,徵才計畫規模最大的前五名大多是服務業,依序為資產管理(64%)、健康照護(64%)、科技業(59%)、商業服務(57%)、餐旅與休閒(55%)。

吳德豐指出:「CEO擔心關鍵技術短缺將損害企業成長的潛能、相關性(relevance)和永續性。他們最看重的就是軟技能。創新和關係建立能力無可取代。為了推動變革,CEO必須深思熟慮並確實執行計畫,在技術和員工無可取代的技能之間取得平衡。管理利害關係人的期望將可讓企業獲得所需的信任以存活下來和蓬勃發展。在愈來愈虛擬化的世界中,未來的成功關鍵還是在於人本身。」

吳德豐認為,自動化是不可避免的產業發展方向。為了提升台灣企業的競爭力,台灣企業對人才聘雇的重視也會和全球趨勢相似,包括有創意、解決問題能力、應變能力及能夠合作的人。

最後,吳德豐總結,今年的調查也契合資誠對台灣企業及經濟趨勢的觀察,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的氛圍較往年樂觀。台灣企業未來的成長機會包括在美國和中國等地。但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因此許多國家的政策會對我國產生影響,包括某些國家政策造成經濟成長的不確定,加上全球反避稅風起雲湧,而台灣匯率風險也面臨比較大的挑戰,這些都是台灣企業需要準備更加充足之處。

訊息來源: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07623.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