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巫婆,而且是個有經驗的巫婆。」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柯一正在「368兒童藝術工程」十周年的感恩會上面說著,希望這句話將會是20年後,一群中年在茶餘飯後閒聊起的兒時記憶。 柯一正說,從2006年12月啟動的「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到「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劇團在10年間不斷地到各個地方演出,這段期間內,孩子們會期待再次看到演出,這就等於是一種陪伴。「還好台灣很小,我們還做得到,這是可以令全世界羨慕的事情。」,柯一正說,10年、606場演出,紙風車劇團的演員們去過台灣最多的角落,也感受到各地的溫暖,像是嘉義的林聰明沙鍋魚頭,每每劇團到附近表演,表演結束後,一定可以嚐到一碗暖暖的火鍋湯,對劇團的情義相挺感動人心。除此之外,也有許多企業家,藉由捐款的行動,來為家鄉敬一份心力,在他們上台演講的同時,也成功傳遞給孩子們一份自信,一種傳染的力量。 「10年,紙風車劇團吃過的便當高度超過4座台北101、動員了1萬2千名現場志工、捐款總金額超過4億。」 ▲紙風車劇團團員們一一獻花給台下的朋友們。圖/林郁倫攝影 ▲演出經典斷肢一,讓台上台下為之瘋狂的「追風賽狗場」。圖/林郁倫攝影 ▲第一場在阿里山的演出,搭景時,起了「伸手不見五指」的大霧。圖/林郁倫攝影 ▲嘉義林聰明砂鍋魚頭老闆本來北上來到感恩會現場演出經典橋段之一。圖/林郁倫攝影 有別於制式的感恩大會,紙風車劇團在松菸一號倉庫上演集結十年精華的「幕後」大戲,故事從主角唐吉軻德開場,要講的是一個「圓夢」的計畫,透過轉景之間,請出全體工作人員一一獻花給近百名的發起人、與貴賓,以及搞笑地呈現日位中年男子柯一正、導演吳念真、圓神出版社董事長簡志忠、劇團執行長李永豐催生出369藝術工程的過程,從第一場在阿里山上的演出吸引超過千位民眾的熱烈參與,到演出現場跑到幕後說想要買戲服的阿桑,從初期募款的困難說到完成女兒遺願而捐款的父親,將近一個小時的精彩演出,講述了這塊土地的溫暖人情。 柯一正也提到,就如劇中演到的,初期為了談成一場贊助,往往出現「閉門羹吃到飽」的窘境,而隨著企業與個人的相挺,越來越多人響應捐款,他透漏,也曾經有想要「全包」的贊助方,但在秉持「希望更多人參與」的精神下,面對下一個十年,劇團需要號召一萬人,每個月200元,共同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