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1216 09:20:57)為協助我國廠商前進新南向市場,發掘商機及合作機會,外貿協會規劃「東協市場系列講座」第3場「馬來西亞市場」於15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特別邀請永信東南亞控股公司總裁李芳信拿督、中經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徐遵慈主任、外貿協會前駐吉隆坡台貿中心曾玉淳組長及市場研究處黃雅鈴專員主講,吸引近300位業界人士參與,顯示業界對東協市場的高度興趣。
永信東南亞控股公司總裁李芳信拿督以過來人身分建議,有意赴東南亞打拚的業者一定要實地到當地接觸,入境隨俗,並多運用經濟部、外貿協會與商會等資源,深刻了解當地經營環境,發展自己的人脈,才有機會打下一片天。李芳信說,東南亞市場並不僅僅是一個整體區域,各國家民族性與經營環境差異極大,絕不能一體視之,不同區域和國家無法複製一樣的成功模式。不過,和歐美等成熟市場比較,東南亞各國仍充滿機會,特別是人口紅利。
李方信同時表示,東南亞市場通路尚不成熟,本地競爭程度相對低,對向來經營策略靈活的臺商特別有商機,當地食衣住行育樂等服務業都有切入機會。開放競爭是必要的,也是臺灣無法避免的,即使簽訂貿易協定免除關稅,還是有檯面下的非關稅障礙。臺商一定要提升自己在國際市場競爭力、創新能力,好好把握這個新市場。
馬來西亞為東協第三大經濟體,同時是TPP和RCEP的成員,內需市場雖不大,卻是東協十國裡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當地除了廣大華人市場,許多廠商也長期以馬國作為深耕清真市場的前哨站。馬來西亞政府實行穩健的金融及經濟政策,加上擁有石油及天然氣等自然資源,該國的經濟表現一向十分穩定,加上健全的勞動市場和金融體系是臺商能善用的優勢。
多年來臺商對馬來西亞大多未投以關愛眼神,臺馬關係甚至不似過去緊密。1990年代曾是臺馬經貿往來高峰期,臺灣一度躍居馬國外國投資者第1位。直至大陸成為世界工廠,大馬地價上揚、勞工嚴重短缺後,臺商紛紛轉往大陸等地區設廠,臺馬經貿關係才快速降溫。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指出,馬來西亞正發展為高所得國家,人民購買潛力快速增加,政府擴張公共建設,加上可以做為進入東協市場與前進全球伊斯蘭市場的跳板,以臺灣產品具有優良形象與知名度的優點,具有進入馬國市場的實力。
曾經派駐馬來西亞前駐吉隆坡台貿中心曾玉淳組長表示,較為先進的東協國家,現已不歡迎勞力密集的製造業進入,馬來西亞就是明顯案例,但對服務業仍大為歡迎,也喜歡電子、生化、機械等技術密集的產業。清真認證產品、綠能產品以及電子商務也是未來看好的項目。
外貿協會培訓中心龔維新主任表示,「新南向」為政府當前最關注的政策,此市場包括18個國家,人口數超過20億,商機無限。由於企業界普遍反應東協市場人才不足,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因此指定外貿協會國際人才培訓中心,規劃推出「新南向市場人才儲備專班」,期望在短期內培養人才投入企業工作。
ITI所規劃之“人才儲備專班”分為90小時的長期班及24小時短期特訓班,供在職人士或企業派訓。培訓內容包括國際貿易實務、行銷及業務技巧、電子商務、當地文化及英文、越南、印尼、泰國等語言課程,希望能在短時間內訓練出有“即戰力”的業務精英。該班12月初已上網公告並開放報名,詳細資料可參考培訓中心官方網站:http://www.iti.org.tw
訊息來源: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0599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