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未來4年科技發展關鍵 聚焦人才培育

中央廣播電台/楊文君 2016.12.08 00:00
主導我國科技發展方向、每4年召開一次的「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日前召開,會中各部會都有提到將發展「五加二」產業創新研發計畫,但要發展這些產業,人才將是關鍵,相關人才培育刻不容緩。

「第十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日前召開,由產、官、學界互相激盪,擘畫台灣未來4年科技發展方向。

從會議結論可看出,針對「五加二」產業創新研發計畫,包含亞洲·矽谷、生技醫療、綠能科技、智慧機械、國防航太等五項創新產業,加上新農業和循環經濟,各部會都有所著墨。

◎產業發展成敗 人才是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提出的報告指出,相關科技實務人才充裕與否,將是決定這些產業發展成敗的關鍵,也點出台灣在育才、留才、攬才及人才出路等問題。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目前我國主要就業市場,仍以學士、碩士為主,博士及博士後就業,除大學教職外,只有少數業界能吸引高階人才。

他指出,台灣每年約產生4,000名新科博士,卻只有約1,300名正式就業名額,這代表著台灣年輕高階人力身陷就業與研究的夾縫中。他建議政府加強投資科學基礎建設、發展科研輔助產業,以吸納高階科研人才。他說:『(原音)基礎研究是為了解決問題的新方向、探索新方向,他不只是繼續著墨已知的方向,他是要追求新發現,他是要解決未來發展的問題,對國家未來長期發展、產業轉型都非常重要,而且對建構國家整體研究能量,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必須要有長期的預算規劃,能確保台灣的基礎研究生生不息。』

廖俊智也呼籲,政府應增加基礎研究的投資與經費,基礎研究需要儀器、耗材、試劑、及軟硬體的開發,這些經費占研究經費的四成以上,目前多為進口,尤其高級精密儀器全數仰賴進口;政府若獎勵科研輔助產業,必能吸引高階人才投入開發。

◎博士生將從「量」控管

會議中,產業界也擔憂台灣科技人才不足、人才外流、博士生找不到工作、吸引不到外籍優秀人才等狀況,教育部也提出「培育數位經濟跨領域人才」、「加強產業科技實務人才培訓機制」、「活絡多元出路,重振高階科研人才培育」、「國際頂尖人才延攬留用」等策略。

教育部次長陳良基進一步指出,在博士生部分,未來招生名額將朝市場需求,進行調整,從「量」方面進行控管,並兼顧不同領域的需求,以舒緩培育過剩的問題。

◎延攬外籍人才 生活照顧不可少

在延攬人才部份,除了政府既有的「全球競才方案」,陳良基認為應考量生活面的照顧,像是國際人才退撫待遇、國際人才子女就學環境等,並應推出一定期間例如3至5年內的彈性薪資、研究補助及生活津貼。

陳良基也坦言,台灣對國際人才的薪資遠遠不及新加坡、香港等國家,但台灣仍有優勢存在。他說:『(原音)在國際的評比裡面,都還是認為台灣是一個產業群聚最好的地方,所以我們應該善用這個優勢,真正的頂尖人才,他所在意的是他的能力可不可以在一個開放的空間,能夠自由發揮,有時薪資對他來講不是那麼重要,能不能有成就感對他比較重要,台灣如果能夠營造、善用我們的優勢,讓國際人才在這邊有很好的發揮,可以發光、發熱,我想對他是有吸引力的。』

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的未來工作報告指出,數位化、自動化、人工智慧、材料革命、生物科技將是未來產業趨勢,相關人才培育刻不容緩。

面臨就業人口遞減,市場競爭加劇的挑戰下,台灣除了持續提升現有的人力資本能量,更應廣納世界一流人才來台、並吸引他們留台工作,累積優質人力資本。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